长春外国语学校

长春外国语学校多主体的课程整合开发——外语特色课程

  • 分类:课程建设
  • 关键词:
  • 来源:教务处
  • 发布时间:2020-04-2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长春外国语学校多主体的课程整合开发——外语特色课程

【概要描述】

  • 分类:课程建设
  • 作者:
  • 来源:教务处
  • 发布时间:2020-04-20
  • 访问量:

 

  教育目标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它不仅是我们将学科内容教给学生的行为和体系,还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一切教育活动。因此,学校要树立一种大课程观,要形成一个学校一事一物皆教育、时时处处有课程的理念。语文、数学是课程,班级活动、学校的文化讲座等都属于课程,所以我们要做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把这些内容系统化,并用课程载体的形式把其呈现出来。有些知识是安排在课标里面的,而更多的知识需要放在学校的整体计划里面。源于此,我进行了关于学校多主体的课程整合开发。

  一、多主体课程整合开发指导思想

  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与完善的课程体系来实现。长春外国语学校坚持“中西融合、文理兼容、人文见长”办学理念,以“塑造健全人格,提高跨文化理解力”为育人特色,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人才培养的“全球胜任力、全球领导力”,关注学生责任感和行动力的养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学会做人,为将来深造学业和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中,作为外语特色学校,学校一方面加强外语教育,在学科课程中融入国际与全球视野,鼓励师生对外交流学习,利用学校里的外国师生充实本校师生的国际化教育经历;另一方面,使师生在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增强学生全球意识,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学会尊重、共处和合作,培养关心人类共同发展的情操,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学校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跨文化理解”普及教育,以“聚焦核心素养,彰显兴趣特长”为基本理念,以“四改”“四基于”为指导思想,“四改”即改变课程理念,强调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整合与融合;改变学习内容,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快乐学习;改变思维方式,突破接受思维,鼓励批判思维。“四基于”为基于核心素养,开发特色课程,进行探究式学习;基于在线平台,实施互联网+,进行翻转式学习;基于完全中学,研究课程衔接,进行贯通式学习;基于智慧教育,组织学生社团,进行合作式学习。最终形成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框架,构建“外语特色课程、国家必修课程、校本选修课程、社团实践课程、多元德育课程”五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真正实现立体化、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多主体的课程整合开发策略

  1.校长是课程整合开发的引领者

  校长是学校构建“跨文化理解”教育课程的主要推动者和引领者,在学校课程发展的目标、规划、设计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之所以开始反思重建对学生培养的定位,构建全新课程体系,关注每一名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能力的全面发展,源于校长对学校课程发展“顶层设计”的反思,也源于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长期思考。校长作为课程开发主体,是指导学校校本课程目标的关键角色,也是进行校本课程和考核的主要责任主体。学校的所有课程由校长、分管校级领导组成的课程领导小组根据国家课程要求和学校自身特点、学校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趋向共同制定。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采用,需要经过学校课程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方可使用。校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引领者,在一些关键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学校课程发展的重要力量。

  2.教师是课程整合开发的主力军

  教师对学校课程的理解和参与是推行课程改革的前提,教师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因此,教师需要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角色和职责发生了重要转变,表现在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者,更是课程的研究者、评价者,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教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意味着赋予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主动权,让教师在开发中能够针对学生实际需要和自己的专长提出建设性意见,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自主选择和发挥个性,以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既是教师的权利,又是教师的职责。

  学校构建“跨文化理解”教育课程体系,使教师必然面对对新知识的关注、学习、理解、整合,对新信息的摄取、鉴别、处理;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等诸多方面新的要求,正是这些因素使教师在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改变自己的传统角色和职能分工,更新课程意识,更新教学观念,更新必备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专业自主性和创造潜能,不断获得专业的自主和持续发展。

  3.学生是课程整合开发的合伙人

  一方面,每所学校都会有一些专业技能较强的学生,在某一方面具备特长。学校的设想是,把他们按照共同的主题,如艺术类、信息技术类、科学探究类,分别组成团队,由学科教师进行教学法的基本培训,每个团队的学生分主题、分版块共同负责开发课程,侧重于对学生国际交往和竞争需要的能力和素质,相信这类课程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学校将学生视为独立成熟的个体,大胆引入学生资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教师团队的合伙人,不仅有利于形成新型课程领导文化,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质量,在教会他人中巩固自身的知识体系。

  另一方面,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生机、活力和魅力的重要体现,学生社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引导学生群体组织沿着健康正确的轨道发展。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的活动,强调社团组织呈现“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自治管理、特色鲜明”等特点,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以交流个体思想,提高交际能力,互相启迪智慧。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团委、学生会、少先队大队部的主导作用,让学生高度自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三、多主体的课程整合开发实践

  外语特色课程

  外语作为语言交流的工具,为教育国际化提供可能和基础。我校外语教学的总体思路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阶段侧重,突出语言实践训练;以文化为背景,全面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

  (一)双师、双班教学模式

  全校专职外语教师100余人,每个行政班级上课时要分成两个外语小班,每班平均25人左右。每个小班除了配备一名高素质的外语教师外,还会安排一名外籍教师,双师上课,实现精细化教学。

  (二)双教材课本选择

  小学阶段以《典范英语》为主教材,《牛津英语》为辅教材;初高中阶段以部编版教材为主教材,以全国外国语学校通用的国际化教材为辅教材。两套教材相互补充,夯实基础的同时也开阔视野,提升能力。

  (三)双语环境营造

  学校打造课堂和校园的双语环境。课堂上要求教师全外语授课,校园里开设“外语角”,外籍教师常年驻校,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培养语言思维能力。

  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如值日报告、语音模仿、外语辩论、短剧表演等。让学生时时处处浸润在外语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双课程并行

  我校强调国际合作的本土化,为学生发展负责。GAC课程是我校引进的国际课程,该课程与中方课程并行,一方面保证学生能顺利取得国内高中毕业证书,另一方面也为申请国外顶尖大学提供机会。GAC-ACT美国国际课程的引进,使得我校的国际交流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出国留学预备班。

  (五)多文化思维培养

  现代教育要打破学科界限,特别是语言学习,更要增强文化的理解。学校强调学生要学会合作融合,能在传承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同时,尊重理解宽容他民族文化,承认文化的多样性。要求教师挖掘教材的文化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帮助学生建构完整多元的思维模式。如中西方见面的问候语、中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等体现的文化差异。

  (六)多渠道升学模式

  为了适应国际化发展需要,我校除英语外,还开设了日语、俄语、西班牙语课程。保送、出国和高考是学生的三个主要出口。每年除100余名优秀学子被保送至国内顶尖高校继续深造外,学校与日本、俄罗斯和欧美国家多所学校建立友好关系,国外大学直接录取我校高中毕业生。初三、高三学生在参加中考或者高考时外语成绩占明显优势,进入高中或大学后外语能力表现突出。大部分高中学生完成学业后能顺利参加托福、雅思考试,有出国愿望的学生都顺利被国外大学录取。

  四、多主体的课程建设成果

  (一)学生学习成果凸显

  近几年,学校学生整体成绩优势明显。每年有100余人被保送到国家一流大学继续深造。我校2017届保送生谷依霏、李雨桐,分别以全国面试第一名的成绩被外交学院和上海交大录取。2019届保送生楚明翰、石韫琪双双被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学院“英法双语、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录取,硕博连读,使我校成为该项目中唯一一所被录取两名学生的外国语学校。2017届张天宁和2018届任净萱两位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2017届学生李欣桐被世界排名第21位的多伦多大学录取。2017届初中毕业生佘雨亭同学被新加坡高中录取。2018届曹筱荷同学被美国明尼苏达双城大学临床心理学专业录取,并获得3万美元奖学金。在近几年的长春市高考模拟考试中,英语单科前十名,我校均有五人之多。我校学生参与全国模拟联合国大赛,每年都摘得若干奖项。

  (二)师生人文素养丰厚

  学校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加强师资培训,更新教师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进而改变学习方式。师生在这个过程中,大大提升了人文素养和专业学识。待人接物有修养、言谈举止不落俗,师生时时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我们的毕业生在谈到长外就读体验时说:

  “长春外国语学校为我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子”

  “能在这所学校里就读,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事。这里不是填鸭式的机械训练,取而代之的却是不断激发我们的向学意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主动学习的受益者。”

  (三)学校品牌内涵提升

  学校通过“外塑形象,内炼素质”等工作策略,积极致力于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办学宗旨,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重新整合课程构建,建立健全管理评价机制,使得学校品牌内涵节节攀升,连连获得百姓好口碑,生源质量明显提升。2017年10月18日《新文化报》以“大数据揭秘——长春外国语学校实现华丽逆袭”为题重点报道了学校喜人的教育成果。2019年9月10日《吉林日报》以“强化全球胜任力,让学生走向世界”为题整版报道了长春外国语学校的发展纪实。王昊校长接连获得“吉林省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学校也被评为2019年度吉林省先进集体。

  通过多主体的课程整合开发实践与研究,学校构建了完整的课程体系,民族化、国际化并重;必修课、选修课兼容;教学、德育贯通。长春外国语学校真正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学校。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不囿于眼前利益,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真正实现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历史使命。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要闻

TOP

服务热线:400-835-3333

公司简介    |    产品与服务    |     招标信息     |     新闻中心    |     党的建设    |     社会责任    |     创新发展    |     人力资源    |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 · 四川 · 成都市金堂县环保工业园(淮口镇节能大道1号)

Copyright © 2020 长虹格润  蜀ICP备12026019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成都

服务热线0431-85936720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     信息公开    |     党建之窗     |     长外名师    |     德育天地    |     教学教研    |    招生保送    |     国际交流    |     长外骄子     |     联系我们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市红旗街1946号

版权所有:长春外国语学校  吉ICP备12026019号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