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外国语学校

战疫情,吉林省“E网直前”网络教学活动分享——初中语文学科

  • 分类:课程建设
  • 关键词:
  • 来源:教务处
  • 发布时间:2020-03-27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战疫情,吉林省“E网直前”网络教学活动分享——初中语文学科

【概要描述】

  • 分类:课程建设
  • 作者:
  • 来源:教务处
  • 发布时间:2020-03-27
  • 访问量:

  春天正乘风而来,百花已含苞待放。在这个别样的春天里,长春外国语学校携手吉林省教育学院初中教研培训部,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E网直前”网络教学公开课活动。3月27日,“E网直前”网络教学公开课初中语文课研讨活动在腾讯会议网络平台圆满举行。吉林省教育学院宋胜杰主任、张后安老师、郎镝老师、长春市教研员潘丽老师及各地区教研员、各兄弟院校的30余名同仁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全程由长春外国语学校初中语文教研室主任方芳老师主持。

初中语文教研室主任方芳老师主持

  一、定位办学特色 彰显国际视野

  会议开始,方老师首先介绍了学校的自然情况和学校初中语文组的人员构成。与会者纷纷表示震撼于长外辉煌的历史,惊叹于长外今天的发展。方芳老师特别指出,在疫情期间,初中语文人砥砺前行,共克时艰,调整最优的教学方式,化身为技术达人和教学主播,以小屏幕为大黑板,以小直播室为大教学空间,充分彰显出各位教师的教学智慧。曾经面对面的教学模式化转为线牵线的教学模式,对于所有老师来说,这既是考验,也是挑战;既是历练,也是成长。在特殊时期,各位语文同仁以深度学习为出发点,以教育研讨为着力点,共燃思维之火,共享智慧之光。

  二、详解设计思路 共研智慧课堂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修慧超老师、王淑坤老师、李娜老师三位初中语文骨干教师以扎实的教学功底,以勇于尝试的教研精神,呈现了三节精彩的网络研讨课。在说课环节,三位老师分别就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分享交流。

  修慧超老师在距离中考不足百日的关键时期,潜心教研、认真准备,呈现了一节初三文言文复习指导课——《三峡》。修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为大家介绍了初三年级第一轮复习的基本方法,分享了网络技术在课堂提问与作业布置方面的具体应用,并对网络教学实践中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系统总结。

  王淑坤老师就3月26日所做了网络研讨课——《卖炭翁》,进行了古诗文阅读教学的说课。王老师分享了“以读促讲”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思考,尝试用改写诗歌的方式引领学生进行对比赏析的教学设计,达到了引领学生感受诗中情怀,激疑辨思的教学目的。

  李娜老师在网络研讨课活动中讲授了《登飞来峰》一诗。李娜老师从读懂文本出发,落实“双基”教学。李老师充分利用线上平台,进行多种形式互动。授课中采取群文阅读教学方式,真正走进“结构化文本”,围绕核心线索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理解结构”。课堂上师生一起共享智慧,将一首《登飞来峰》解读出了别样的精彩!

  三、评析共建大视野 研讨升华大智慧

  课堂教学或许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每个遗憾之处正是我们研讨的价值所在。在接下来的评课环节中。初中语文组内邵晓馥老师和牛丽老师分别针对各位教师的授课进行了细致的评价。邵老师与牛老师对三名教师的授课都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三名教师都能够落实基础,详略有度,克服时空困难,在网络平台中充分互动,有讲有练。对于诗歌教学,老师们以朗读指导贯穿整堂课,使学生很好地体会了古体诗句式和用韵特点,更在诵读中加深了诗歌内容的理解并进行了有效的拓展。两位老师精彩而细致的点评,不仅使授课教师受益匪浅,听课教师也是收获颇丰。

  四、专家解惑促成长 案例精研明方向

  “师指一条路,烛照万里程”,会议的最后,省市的教研领导和专家们从初三复习指导,学生素养的培养,诗歌品读鉴赏等方面为我们进行了详细的指导。

  长春市教研员潘丽老师为我们进行了精彩点评,潘老师首先充分肯定了长春外国语学校线上教学的成熟、组织的有序,并对学生的能力表现赞誉有加。其次潘老师高度评价了两节诗歌研讨课,两位老师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分别以朗读诗歌和板书设计为主要任务从而驱动诗歌内容的理解。潘老师强调诗歌教学可以通过由厚到薄的阅读,进而由一诗到多诗,由个体到普通的拓展,从而实现真正让教材成为例子,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接下来发言的是吉林省语文教研员郎镝老师,郎老师以独到的见解,纵览小初高三个学段的教材,从教材中的教学组件出发,引导教师关注14个教学组件,对未来语文教学指向作了引领。指导老师关注某一篇作品在整体教学系统中的地位与价值。引一篇到一类,由零散到有序,由特殊到一般。培养学生从篇章学习到纵深发展的文化涵养。郎老师还强调要注重品味语文的味道,感受人文的气息。注重在科技引领中实现文化的融合。

  随后,省教研员张后安老师从四个方面对诗歌教学进行了专业指导。1.引领老师们再次关注诗歌教学,关注诗歌的文体特点,体会诗歌简洁、含蓄、精炼的语言背后丰富而隽永的内涵。2.在感性中升华,意象是把握诗人情感的要点,从意象中体会诗人的情感便是至关重要的。引起共鸣,才会引发深思,意象的多重组元,会创造出异彩纷呈的意境。因此在意象的解读和把握上要逐步引导学生获得鉴赏诗歌和审美的能力。3.想象补白,没有想象力就没有诗歌,要在想象中获得审美感受,充分调动学生想象的能力。4.注重诗歌的朗读,尤其是读之前的理解,读之后的体会。真正做到心口合一。

  会议最后,吉林省教育学院初中教研培训部宋胜杰主任对本次公开课进行评课,并对今后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1.复习课形成系统。初三古文复习要以点带面,复习课是巩固、提高、检测、修正的过程,是组织学生回顾、练习、实践的过程,要将知识相互勾连,横向联系,纵向贯通,形成系统。

  2.叙事诗注重激疑。一方面,瞄准文化障碍,重点赏析,转换视角,产生共鸣,拉近交流距离,从心灵深处感受作者情怀,另一方面,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诗为镜,可正衣冠。通过叙事诗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未来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3.诗歌教学多角度。宋老师指导老师们要在学生头脑中建构诗人群、诗歌群的人文地图,思考古诗文的教学价值。并给古诗文教学设为三步目标:普适目标——获取材料,改变言说品质;特适目标——提高学生人物素养,获得文化财富;能力目标——用诗文研究方法来学习诗文,培养想象力。同时指出重视“一课一得”,善于选定教学目标,清晰授课。

  省市四位教研专家深入浅出的评析,细致而中肯的解说,为老师们指明了未来教学的方向。整场会议进行了两个多小时,与会老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意犹未尽。

  五、重教研常教常新 精教学未完待续

  初心不变,使命在肩。在这个别样的早春中,我们共赴研讨盛会,初中语文同仁在思维碰撞中解读美、传播美、赞颂美。

  花发锦城春,莺啼杨柳风。这一次研讨,对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提供了实践范例,指明了发展方向。课上是学习的发端,而一节课的真正开始,应该是下课铃打响的那一刻,我们要让语文真正走进学生生活,融入学生生命。在这场战“疫”中,我们责无旁贷,共克时艰,我们虽各安一隅,却又彼此温暖。乌云遮不住太阳升起,疫情挡不住春的脚步,我们期待,在鲜花盛开的校园里与大家重逢!到那时,我们定会三尺讲堂笑相待,最美不过喜重逢!

  撰稿:刘万磊  审核:方 芳  编辑:李 宁 刘婧怡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要闻

TOP

服务热线:400-835-3333

公司简介    |    产品与服务    |     招标信息     |     新闻中心    |     党的建设    |     社会责任    |     创新发展    |     人力资源    |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 · 四川 · 成都市金堂县环保工业园(淮口镇节能大道1号)

Copyright © 2020 长虹格润  蜀ICP备12026019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成都

服务热线0431-85936720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     信息公开    |     党建之窗     |     长外名师    |     德育天地    |     教学教研    |    招生保送    |     国际交流    |     长外骄子     |     联系我们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市红旗街1946号

版权所有:长春外国语学校  吉ICP备12026019号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