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外国语学校

高中生课业负担现状分析及新高考政策下的应对策略——刘洋

  • 分类:课题论文
  • 关键词:
  • 来源:科研处
  • 发布时间:2018-07-17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高中生课业负担现状分析及新高考政策下的应对策略——刘洋

【概要描述】

  • 分类:课题论文
  • 作者:
  • 来源:科研处
  • 发布时间:2018-07-17
  • 访问量:

 

年度

 

编号

 

 

 

                                                                 

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课题批准号 GH181139        

课 题 名 称  高中生课业负担现状分析

           及新高考政策下的应对策略

课题负责人 刘 洋           

所 在 单 位      长春外国语学校  

填 表 日 期    2018717 

 

 

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  7  月 17  日

 

一、数据表(修订数据后 由课题主持人填写)

课题名称

高中生课业负担现状分析及新高考政策下的应对策略

 

主持人姓名

刘洋

性别

民族

出生日期

19790531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教师

研究专长

基础教育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教育硕士

担任导师

 

工作单位

长春外国语学校

电子信箱

24459035@qq.com

通讯地址

长春市朝阳区红旗街1946号长春外国语学校

邮政编码

130012

联系电话

15948051313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及部门

许俊美

198211

中级

教学研究

研究生

刘颖

197505

高级

教学研究

研究生

石磊

197701

中级

教学研究

研究生

康乐

198307

中级

教学研究

研究生

徐盈

198310

中级

教学研究

研究生

马竞

198202

中级

教学研究

研究生

刘泽言

198402

中级

教学研究

研究生

李南

198709

中级

教学研究

研究生

宋维维

198702

中级

教学研究

研究生

李新颖

197611

中级

教学研究

本科

李东姝

198311

中级

教学研究

本科

许俊美

198211

中级

教学研究

研究生

刘颖

197505

高级

教学研究

研究生

石磊

197701

中级

教学研究

研究生

康乐

198307

中级

教学研究

研究生

预期最终成果

论文若干篇

预计完成时间

2019年6月

                         

 

 

 

 

 

 

 

 

 

 

 

 

 

 

 

 

 

 

 

 

 

 

 

 

 

 

 

 

 

 

 

 

 

二、预期研究成果

 

主要阶段性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2018年7

调查问卷

问卷

康乐

2

2018年9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马竞

3

2018年11

高中生课业负担现状分析

论文

刘洋

4

2019年2

新旧高考制度下高中生课业负担对比

论文

许俊美

5

2019年4

新高考制度下高中生课业负担应对策略

论文

刘洋

6

2019年5

结题

结题报告

刘洋

 

 

 

 

 

 

 

 

 

 

 

 

 

 

 

 

 

 

 

 

 

 

 

 

 

 

最终研究成果

序号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18年11

高中生课业负担现状分析

论文

刘洋

2

2019年2

新旧高考制度下高中生课业负担对比

论文

宋维维

3

2019年4

新高考制度下高中生课业负担应对策略

论文

刘洋

 

 

 

 

 

               

 

 

 

 

 

 

 

 

 

 

 

 

 

 

 

 

 

 

 

 

 

 

 

 

 

 

 

三、课题开题报告(由课题主持人填写)

填写内容:问题提出、现状分析、课题界定、研究意义价值,研究基础、研究目标(或理论假设)、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成员分工、经费管理、主要成果以及课题研究目前行动情况等,并附主要参考文献(表格不够可以自加页码)。

一、选题背景、现状分析和意义:

(一)、我国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简述。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一直是我国教育领域里政府与社会广泛关注的议题。减轻学生负担也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工作者不断为之努力的一个重要任务, 回顾我国 60 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减轻学生负担问题几乎与教育事业的发展相生相伴:1955 年 7 月,教育部就发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减负文件《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1964 年,教育部临时党组颁布《关于克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现象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报告》。1978 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学生负担太重是不好的,今后仍然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和纠正。”1988 年 5 月11 日,国家教委专门发布《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1994 年 11 月 10 日,国家教委颁布《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2000 年 1 月 7 日,教育部向全国各地中小学发出了《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2009 年 4 月22 日,教育部颁布《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再一次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2010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首次将“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制度”写入教育规划纲要中。2013 年 8 月,教育部发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要求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再次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另据京华时报报道,2013 年 12 月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面向全国基础教育系统进行网络公开课,对于学生减负他表示,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开展学生课业负担监测,明年将对各省所有地市学生课业负担进行量化排名并把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布。

2018年03月0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更是将减负这一问题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这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二)、新高考改革高中生的课业负担问题呈现新态势。

2014 年9 月3 号,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普通高中将不再文理分科。高考总成绩依旧由六个科目组成,保持不变的是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其中外语不进行统一高考,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学生可选择成绩较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成绩,而另三个科目由学生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生物、化学中选择,这三个科目同样不进行统一高考,成绩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计入高考,与英语一样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学生同样可选择成绩较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成绩。自古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就围绕着“考”进行着,高考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学校、家长以及学生都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功利性。扩大学生的选择权,是本次新高考改革的重要导向。《意见》的提出给予了学生前所未有的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能力、家庭背景等因素来自主选择考试科目,从而学校选课应运而生。学校要改变原来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对于首批试点的浙江的普通高中学校来说,“选课走班,分类分层教学”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教学改革。2017年浙江和上海首先启用了新高考方案,2017年这六个省份从高一开始将执行新高考方案包括北京、山东、湖南、江西、海南、天津,同时明年全国有13个省份的新高一将开始执行新高考方案包括广东、江苏、河北、安徽、山西、西藏、辽

文本框: 宁、黑龙江、四川、吉林、重庆、湖北、福建,其余省份将在2019年高一正式开始。通过选课来适应学生的个性化要求,进一步完善因材施教教育。
新课程高考方案旨在促进高校招生考试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相结合,高校招生采用统一考试、学业水平测试加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在理科类考试科目设置上,十省高考方案中统一考试科目多数是“语、数、外理科综合”,与高校不同学科门类和专业契合不够。物理、化学、生物等科考试大纲能力要求与课程目标一致,突出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考核内容的范围要小于课程标准的范围,设置了选考模块,但选考模块与招生专业缺少关联。高考方案、考试大纲是影响学校模块课程开设的首要因素,考试科目设置和考试模块规定影响学校模块课程的开设。考纲规定考多少模块学校就开设几个模块的情况在科学领域占了左右,虽然有学校开出的模块数大于必考的模块数,但也是由学校依据有利于高考的原则选定开课模块。
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主要有以下六点变化: 
①不分文理,多种选择。不再是文理科,而是考生根据本人兴趣、拟报考 学校及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 7 门设有加试题的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 3 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不再是每年一次的统一考试,而是高中三年学业水
平考试中选考科目成绩加高考成绩。 
③成绩报告和计分方式多样化,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高中学考成绩采用等级制,设 A、B、C、D、E  五个等级, E为不合格 。语文、数学、外语满分都为 150 分,得分计入考生总成绩;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每门满分 100 分,只有高中学考成绩合格才可以赋分,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 3 分,起点赋分 40 分。考生总成绩满分 750 分,语文、数学成绩当次有效,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 2 年有效。 
④多次机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每科至多可以 报 考2次 。相关科目考生 2 次考试均不合格的可增加 1 次考试机会。语文、数学考试于每年 6 月进行,只能考一次。外语和选考科目各可报考 2 次,选用其中 1 次成绩。
⑤取消批次。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
⑥专业平行。平行到专业,实行基于专业的选拔。
二、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
在全国即将迎来全新高考重大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新形势,新情况,新挑战,主要针对高中生这一最直接的群体的课业负担问题,从我们查阅到的文献看来,目前几乎没有人进行研究,可供参考我们该如何正视它,不止于关注和空喊,标本兼治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我们参照现有的文献发现,新高考改革以前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并非单纯的教育领域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与学生课业负担紧密联系的课堂教学是探讨学生减负所绕不开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减负的主要渠道。只有课堂教学有效甚至高效,学生才有积极的学习体验,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才会减少。基于此,我们可以
1、	利用多重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高效课堂,精准教学,异步教学等
2、	利用现代化的大数据网络手段做好课外延伸和补充,如网络作业,翻转课堂,慕课
3、	利用分层作业趣味作业等形式进行知识的有效巩固和提升
以上这些已经成熟的教学方面的研究在本课题中就不做过多赘述。
(二)、研究方法

文本框: 1、文献法,通过文献的查阅为研究工作做理论支撑和基础准备。
2、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到实地调查走访,能最大程度客观反映真实情况,为本研究积累第一手真实资料。
(三)、创新之处
1、本研究立足于新高考政策的背景下,从学业负担角度进行探讨,切入点新颖。
2、目前学者们对新高考制度下高中生学业负担研究的非常少,本研究主要做的工作是先整理新高考制度下高中生的学业负担现状作为基础,结合新高考的特点及新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可以为之后的研究者们提供一些参考和研究的资料。
3、我们通过本课题将着重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和走访实验学校的方式对新高考改革的试点学校的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和学校及相关部门的解决方法效果等做新高考形势下高中生课业负担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的出第一手信息。
4、运用相关原理将新高考制度下影响课业负担的各种因素做综合分析和考虑,着重在教学方面,试图在某种角度和层面上找到一种解决或缓解高中生课业负担的策略,借以为即将在全国铺开的新高考改革下的广大师生和学提供一些解决高中生课业负担的方法和思路。三、实施步骤
(一)、查阅大量文献,对目前高中生课业负担情况和相关的应对策略有系统,全面的认识,形成一份总结似的论文,做好本课题研究的基础和铺垫工作。
(二)、走访目前高考改革的试点城市的相关学校,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层面的认知和感受。另一方面听取相关学校对新旧高考制度下高中生课业负担的认识和对比,能够真实地了解和感受高中生课业负担在不同高考制度下究竟有哪些改变,原有的问题有没有减少,新的问题是什么。成相关的调查问卷,调查报告。
另外,本课题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已经于2018年初去杭州做了为期一周的调研,并亲自去杭州学军中学,杭师大附中,杭州外国语等试点学校进行调查和取经,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料,和相关人员建立了联系,对本课题今后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合所掌握的资料和已有的文献查阅情况,综合考虑高中生课业负担的各方面因素其中包括选课情况的因素,课堂教学的因素,走班情况的因素,生涯规划因素,高中生关于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的因素等对高中生课业负担问题提出基于学校层面的应对策略。形成论文一篇。
四、本课题预期成果
(一)、前期准备工作,形成一篇高中生课业负担调查情况的论文一篇。为后续研究打下充分的坚实的基础。
(二)、对试点省份,学校的考察,对学生的调查具体了解新高考制度下学生的课业负担情况,结合改革以前的情况做出对比。形成调查问卷一份,调查报告一份,新旧课业负担对比论文一篇。
(三)、综合查阅的资料和之前所做的所有工作,形成新高考形势下高中生课业负担问题提出基于学校层面的应对策略。形成高质量论文一篇。
四、课题开题结论(由开题专家填写)

 

填写内容:开题课题论证意见及建议

 

 

 

 

 

 

 

 

 

 

 

 

 

 

 

 

专家组长签字:

 

           

 

 

 

 

 

 

 

 

 

 

 

 

 

 

 

 

 

 

 

 

 

 

 

五、开题论证专家数据表

 

姓  名

职称、职务

工   作   单  位

专家签名

 

 

 

 

 

 

 

 

 

 

 

 

 

 

 

 

 

 

 

 

 

 

 

 

 

 

 

 

六、所在单位意见

 

填写内容:情况是否属实、是否同意上报

 

 

 

 

 

负责人签字:

 

           

 

 

七、所在市(州)或高等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填写内容:情况是否属实、是否同意上报

 

 

 

 

 

 

负责人签字: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要闻

TOP

服务热线:400-835-3333

公司简介    |    产品与服务    |     招标信息     |     新闻中心    |     党的建设    |     社会责任    |     创新发展    |     人力资源    |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 · 四川 · 成都市金堂县环保工业园(淮口镇节能大道1号)

Copyright © 2020 长虹格润  蜀ICP备12026019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成都

服务热线0431-85936720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     信息公开    |     党建之窗     |     长外名师    |     德育天地    |     教学教研    |    招生保送    |     国际交流    |     长外骄子     |     联系我们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市红旗街1946号

版权所有:长春外国语学校  吉ICP备12026019号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