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申请·评审书
课 题 名 称:基于课程改革下的《英语综合教程》文化内容的拓展与使用
课 题 类 型:基础教育研究
课题负责人:刘志明
负责人所在单位:长春外国语学校
单位所属领域:中小学校
填 表 日 期:2019年4月10日
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二○一九年三月
申 请 者 的 承 诺:
我保证如实填写本表各项内容。如果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规定,恪守学术道德,维护学术尊严,认真开展研究工作,保证取得预期研究成果。同意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使用本课题研究成果及资料。
申请者(签章):
填 表 说 明
一、本表请使用计算机如实准确填写各项内容。
二、《评审书》一式3份,填完后,请用计算机填写,用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
三、封面左上方申报编号由组织单位填写,其他栏目由申请人填写。
四、请准确、清晰地填写数据表各栏内容。课题类型请选择相应条目填写:A.综合研究 B.高等教育研究 C.基础教育研究D.职业教育研究 E.民办教育研究 F.其他研究;单位所属领域请选择相应条目填写: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职高专、中小学校、军队院校、其它;工作单位请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全称填写;主要参加者必须是真正参加课题实质性研究的人员,不包括课题负责人及其他服务人员;预计完成时间指取得最终研究成果的时限。此次课题研究时限为1—3年,最长年限不超过5年。
若有不明问题,请与市(州)教科所、本院校高教科研管理部门、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咨询。
五、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和主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上报。
六、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长春市湖波路65号(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邮政编码:130022
联系电话:0431--85391484
电子信箱:jlsjkb@126.com 网址:http://jkghw.jledu.gov.cn/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
基于课程改革下的《英语综合教程》文化内容的拓展与使用 |
||||||||||||||||||
关键词 |
课程,《英语综合教程》,文化 |
||||||||||||||||||
课题类型 |
C |
A.综合研究 B.高等教育研究. C.基础教育研究 D.职业教育研究 E.民办教育研究 F.其他研究 |
|||||||||||||||||
负责人姓名 |
刘志明 |
性别 |
女 |
年龄 |
40 |
研究专长 |
初中英语教学 |
||||||||||||
身份证件 类型 |
身份证 |
身份证件号码 |
220104197902144446 |
最后学历 |
教育硕士 |
||||||||||||||
行政职务 |
初一备课组长 |
专业技术职务 (职称) |
中级 |
工作单位 |
长春外国语学校 |
||||||||||||||
单位通讯 地址 |
长春市朝阳区红旗街1946号 |
邮政编码 |
130000 |
||||||||||||||||
电子信箱 |
171462212@qq.com |
手 机 |
18743098006 |
||||||||||||||||
主
要
参
加
者 |
姓 名 |
性别 |
出生 年月 |
专业技 术职务 |
研究专长 |
学历 |
工 作 单 位 |
||||||||||||
赵昱 |
女 |
1975.5 |
高级 |
初中英语教学 |
教育硕士 |
长春外国语学校 |
|||||||||||||
尹丽丽 |
女 |
1973.9 |
中级 |
初中英语教学 |
本科 |
长春外国语学校 |
|||||||||||||
闫英姿 |
女 |
1979.2 |
中级 |
初中英语教学 |
教育硕士 |
长春外国语学校 |
|||||||||||||
钟丽娜 |
女 |
1978.1 |
中级 |
初中英语教学 |
教育硕士 |
长春外国语学校 |
|||||||||||||
李岳华 |
男 |
1979.7 |
中级 |
初中英语教学 |
本科 |
长春外国语学校 |
|||||||||||||
最终成 果形式 |
B |
A、系列化论文;B、研究报告;C、著作类D、其它 |
|||||||||||||||||
计划完成时间 |
2020 年 12 月 20 日 |
||||||||||||||||||
—1—
二、负责人近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科研成果
序号 |
成 果 名 称 |
本人角色 |
成果 形式 |
发表刊物或 出版单位 |
出版或发表时 间 |
1 |
初中英语阅读与解题策略探究--以新目标Go for it! 九年级Unit 14 SectionB阅读课教学设计为例 |
独立作者 |
论文 |
英语教师 |
2017.10 |
2 |
初中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化意识素养的策略研究 |
参加者 |
课题 |
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 |
2018.03 |
3 |
初中英语不同课型教学模式研究 |
参加者 |
课题 |
吉林省教育厅 |
2016.12 |
4 |
“中小学汉语英语汉英双语教学整合研究”之子课题“项目教学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整合中的应用研究” |
参加者 |
课题 |
中国教育学会 |
2016.08 |
5 |
《初中英语不同弄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解析》专题讲座 |
主讲 |
讲座 |
长春市教育局 |
2018.09 |
6 |
2017年长春市中小学教师全员继续教育远程培训 |
主讲 |
讲座 |
长春市教育局 |
2017.10 |
7 |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七年级听说教学的思考 |
主讲 |
讲座 |
长春市教育局 |
2018.09 |
8 |
长春市十佳教师 |
|
荣誉称号 |
长春市教育局 |
2018.12 |
三、负责人近年来承担的研究课题
序号 |
课 题 名 称 |
负责人 |
批准 时间 |
批 准 单 位 |
完成情况 |
1 |
初中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化意识素养的策略研究 |
赵昱 |
2018.03 |
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 |
结题 |
2 |
初中英语不同课型教学模式研究 |
武启 |
2016.12 |
吉林省教育厅 |
结题 |
3 |
“中小学汉语英语汉英双语教学整合研究”之子课题“项目教学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整合中的应用研究” |
杨爽 |
2016.8 |
中国教育学会 |
结题 |
—2—
四、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本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限4000字内)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近几年来,国内的学者日益关注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大量地涌现出来,多数的相关研究可以总结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关于文化内容种类的研究,研究者们想看看教材中是否能展现出相对完整的文化内容。蓝萍(2012)通过对教材《新目标英语》和《新标准英语》中文化内容的研究发现,教材过于关注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却忽略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弘扬。 第二种研究类型是不同教材的文化内容对比研究。黄超群(2013)在通过比较中西方个人隐私、礼仪等方面的差异时指出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用英文交际的人才。要实现这样的英语教学的理想目的,英语教师有必要转变教学理念。我们应该从单纯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在英语教学中适当融入文化元素,重视对学习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和学生一起感受不同国家地域风情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进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第三种文化内容的研究是将文化内容具体化,如假期和社会价值。钱美华(2015)提出细化目标设定的看法。钱美华认为文化意识目标一般可分为经历、反应、领悟三个水平层次,如“经历”可用“感受、体验”等描述;“反应”可用“关心、用于、乐于”等描述;“领悟”可用“树立、养成、领略、具有”等描述,在通过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不同的问候方式、公共礼仪、家庭用语等,从而在细节上感受文化,同时也被文化感动。
(二)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根据教材的评析标准,Cunningsworth (1984)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的评析列表中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教材中刻画的不同人物,以及教材编写者对这些人物的期待和语言学习者对这些人物的理解,人物的思想和对事物的观点会直接反应社会与文化,这个切入点非常巧妙。然而,Cortazzi和Jin (1999)又发现了其中的不足之处,他们认为这些问题太集中在文化内容的某一个方面,如社会价值,或者仅仅集中在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国家,忽略了文化的其他方面,也忽略了其他非语言国家的文化。 如果谈到对文化内容研究的贡献,不得不提的是Lee.Kang-Young (2009),他分析了韩国11本英语会话教材,发现其中的文化内容主要选自美国,这种文化教学的片面性将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失去了解世界的机会,世界是个大家庭,其中的文化包罗万象,仅仅美国的文化是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另外Mahmood和Zahiha(2012)发现,一些教材更关注像历史、宗教这样的大事件文化,还有些教材则侧重如生活方式或假期这样的比较细致细小的文化,似乎每一种英语教材的文化侧重点都不相同。 二、选题意义和价值 本次研究的理论意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对《英语综合教程》文化内容设计意图的深入理解。(2)《英语综合教程》文化内容的优化和合理使用。(3)文化的学习与理解对于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积极作用。对外语学校初中英语教材《英语综合教程》文化内容的研究,最终意义是为了提高初中生的文化素养,并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国际形式下,为英语交流扫除不同地域的历史、地理和饮食等方面带来的障碍。另外,由于大量语言教材评析的研究着重点都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有关文化内容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次研究旨在拓宽文化教学研究的视野,为以后的同类研究做铺垫。 同时,本次研究也有着它的现实意义。此次研究主要根据统计的数据及教材使用教师对教材的反馈来分析《英语综合教程》文化内容在分布和呈现方式的优缺点,这样有助于教师合理使用教材,灵活设计教学活动,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之前对教材有整体把握。此外,此次研究将会为教材编写者提出相应的改建议,使教材能够融入更加合理的文化内容。 三、研究目标 本次研究,将以外语学校初中英语教材《英语综合教程》的文化内容为研究对象,设定了以下的研究目标: 1. 通过研究,判断外语学校英语教材《英语综合教程》1-6册中编入的文化内容能否实现《英语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文化意识的五级教学目标。 2. 检验教材所涉及的文化内容是否全面,中外文化的比例是否平衡。 3. 研究教材中文化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合理,教师对内容如何拓展与使用。 四、研究内容 本次主要是研究判断外语学校初中英语教材《英语综合教程》文化内容的分布及其呈现方式是否合理。全国外国语学校系列教材之一的《英语综合教程》相对于人教版的《新目标英语》容量更大,内容涉及的方面更广。这套教材共六册,每个单元都涉猎了相应的文化内容,每个单元的文化内容主要是根据本单元的话题而设计,作为对学习者文化知识的扩展。为了能使这部分内容更易于学习者接受理解,也为了能使这部分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更加合理化,本研究将对《英语综合教程》的文化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主要研究问题如下:1)《英语综合教程》1-6册文化内容分布情况如何?其呈现方式有什么特点? 2)教师对《英语综合教程》文化内容的认知情况和使用情况如何? 五、创新点 1.研究视角的创新点 在近几十年中,由于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各种初中英语教材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于是也相应地出现了大量评析语言教材的学者。然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其评析的关注点多数还是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上,对文化内容的评析却相对较少。另外在教材研究领域,对于外语学校初中英语教材《英语综合教程》的相关研究甚少。 2.研究成果应用性的创新 本研究通过对外语学校初中英语教材《英语综合教程》文化内容的文本分析,总结这套教材文化内容分布和呈现方式的优缺点。本次研究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研究,即文化内容的分布、文化内容的呈现方式和教师对文化内容的认知及使用,来展开研究,最终的研究成果将帮助学生最大限度的学习和了解目的语国家文化和其他非英语国家的文化,同时,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本民族文化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为学生未来的跨文化交际做好准备。 六、研究思路 教材和教学手段多元化的今天,“易纲多本”的教材政策使教材市场越来越开放,也越来越复杂,对于此,程晓堂和孙晓慧(2011)在《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一书中有详尽的阐述,他们认为,在众多教材涌现市场的情况下,出现了各种问题,其主要问题之一是,教材编写的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教材的使用者教师和学生而言,选择一套不合适的教材,为其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而如何取舍和调整教材,通常要基于对教材的评价。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对英语学习日益重视,于是社会上涌现出了大量的英语学习班,很多学生从小学,甚至是从学前期间就开始接触英语,这种英语学习一直持续到大学,乃至后来的工作中, 在这期间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也背诵了大量的语篇,并且也能在考试中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可遗憾的是,很多人在真正运用英语与西方人交流的时候却不知如何开口,找不到合适的话题,缺乏自信心,害怕表达不得当而引起误解和不满。也有些勇敢的学生试图用英语表述自己的看法,结果真的闹出了笑话。之所以出现以上的现象,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文化缺位的现象,中西方文化在哲学思想、宗教、历史、习俗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而交流者本身对彼此国家的文化知识匮乏,导致用自己已有的文化认知来理解对方的话语,这样往往会产生误解,这一实际情况对教材的编写者和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文化内容的渗透。
2. 设定研究意义,组织论文的结构。
3. 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并撰写文献综述。文献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文化”的界定 用寥寥数语来概括文化这一名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国际知名学者对文化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然而他们的定义又在某个层面上有着本质上的相同点。英国的著名科学家Edward Burnett Taylor曾经在他的《原始文化》(1871)中这样理解文化,“所谓文化和文明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所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转引自王威孚,朱磊2006)。”Taylor从社会和个体的角度来解释文化,给了我们相对早期的文化定义,虽然比较笼统,但是语言精准简练,概括性很强。而20世纪的美国著名文学家Krober 和Kuuckholm在他们的《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性回顾》(2002)一书中认为:文化其实是一种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包括了各种外显或内隐,文化通过运用符号的方式使人们习得并对此加以传授,与此同时,构成了人类群体。 3.2 英语教材中文化内容的类别 从上述文化的定义中不难发现文化的内容多种多样,事实上,对于文化内容的分类方法也不拘一格,多年来,研究者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文化内容进行分类研究,分类方式各有其特点和主张,也各有其值得研究和学习的意义。 首先,Bennett和Allen(2003)对文化的分类以“主客观”为切入点,将广义的文化与狭义的文化看作是客观文化(objective culture)和主观文化(subjective culture)。客观文化包括了社会制度、日常生活用品和生活方式;而主观文化则包括社会或群体成员的世界观,例如价值观和信仰等,主观文化相对于客观文化更加概念化。这种分类方式比较宏观,但清晰易懂,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其他,我们身处的周围环境无非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体。 对于文化的分类,著名学者Stern(1983)曾经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针对广义文化,Stern指出,所谓文化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体,它是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被人们创造出来的。广义文化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心理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和日常用品等,而制度文化和心里文化则分别指社会制度、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而狭义文化则完全不同于广义文化,Stern认为,文化是人类日常的生活中的社会生活习惯,如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行为规范等。 3.3 教材评析 3.3.1“教材评析”的理论什么是教材评析?高凌飚(2002)指出,教材评析其实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认识过程,教材评析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段对某套教材的可靠性、可行性和使用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又通过特定的方式对评析的结果加以综合性的概括,最后得出对所研究教材的价值、水平和实用性的总体认识。丁朝蓬(2003)认为教材评析是用科学的方法对课程产品进行的评析,是一种相对特殊的认识活动,是人们对教材所具有的各种价值的判定。 3.3.2 Cunningsworth对英语教材的评析框架早在上世纪80年代,众多学者开始关注英语教材的评析,继而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进行英语教材研究。Cunningsworth(1984)是较早进行教材评析的学者之一,他一直有自己的观点和原则,他曾经在著作Evaluating and Selecting EFL Teaching Materials 中提出了四个英语教材评析的原则:(1)英语教材评价要遵循两个“一致”,首先,教材内容应该与学习者的需求保持一致;其次,教材内容应该与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一致。(2)英语教材应该能反映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并能指导学生有效地使用语言。(3)英语教材应该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4)英语教材是学习者和学习目标之间的重要桥梁,英语教材的内容应该能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提供支持作用。 3.4 理论框架3.4.1《英语课程标准》中文化意识的五级教学目标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中的教学目标可以作为评析初中英语教材的一个主要依据。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由于本研究是关于外语学校初中英语教材《英语综合教程》中的文化内容,那么需要检验的便是文化内容是否能达到《英语课程标准》中文化意识部分的五级教学目标。《英语课程标准》(2011)中所提到的文化意识的五级目标内容比较细致,但主要还是关于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内容,在这一点上不同于Cortazzi和Jin(1999)对于文化内容的分类方式,Cortazzi和Jin(1999)对于文化的分类方式基本上包含了所有英语教材所出现的文化内容及英语学习者应该学习、涉猎的文化内容,他们对于文化内容的分类更为科学,也更实用。 3.4.2 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其内容的呈现方式将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进步和提升。ygotsky(2008)针对教学对儿童及青少年的智力发展的影响,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思想,即“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他们智力的发展水平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现有水平,即儿童在已经习得的知识和各种学习经验的积累下,在独立的学习或活动的时候呈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外一种水平则是儿童和青少年在成人或者教师的适当的指导下解决问题的水平。在这两种儿童和青少年解决问题的水平状态间有着一定的差异,这样的差异地带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4. 研究设计
七、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是对教材内容的评析,根据这一研究特点,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具体运用了文本分析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1. 文本分析本研究运用Cortazzi和Jin (1999)的文化分类方法、Cunningsworth对于教材的评析理论、以及《英语课程标准》(2011)中对文化意识五级目标的要求和Vygotsky(2008)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来客观地评析《英语综合教程》的文化内容,对其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式特点做系统的分类和数据整理,从而分析其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英语课程标准》对文化意识五级目标的要求,是否涉及到了Cortazzi和Jin的三种文化;其次,教材的文化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能够达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的理想目标,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文化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中对教材编写的建议和理念,即思想性、趣味性和灵活性,从学生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知识,认知和心理发展水平,体现了人文性,又培养了阅读能力:另外,教材编写是否能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精华和中外文化的异同,同时渗透中国传统美德。 2. 访谈对于教师,主要采用半开放式访谈的形式收集教师对“文化角”内容的看法。本次访谈共设计了五个问题:(1)您认为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2)在实践中,您认为外语学校初中英语教材《英语综合教程》中的文化内容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怎样的?您在教学中重视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与渗透吗?(3)您认为《英语综合教程》中文化内容更侧重哪一方面(本族语文化、目的语文化、其他非英语国家文化)?(4)如今,许多教材研究者提出应在英语教材中增大本族语文化的比例,您同意这样的看法吗?您的理由是什么?(5)您认为《英语综合教程》的文化内容在分布及呈现方式上有哪些优缺点?教材的这部分内容能否实现您的教学目标?为什么? 八、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收集并研读相关文献,申报课题。 2、研究阶段:按照课题研究方案开展研究,对外语学校初中英语教材《英语综合教程》进行文本分析,收集资料,整理各项数据;进入课堂,观察教学过程;走近教师,对教师进行访谈。做好课题阶段性成果整理工作。 3、总结阶段:分析阶段性成果,提炼升华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4、深化阶段:对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宣传、推广与应用。 5、元研究阶段:对研究方案、研究过程、研究成果以及成果推广应用情况进行系统的反思,发现研究的不足和研究的局限性,总结经验,为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并寻找新的研究领域。 6、申请结项:准备相关材料与成果,申请结项。
九、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2020年3月 成果论文 基于课程改革下的《英语综合教程》文化内容的分布 2、2020年8月 成果论文 基于课程改革下的《英语综合教程》文化内容的拓展与使用 3、2020年12月 研究报告 基于课程改革下的《英语综合教程》文化内容的拓展与使用
|
—3—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
|||||||||||||||||||||||||||||||||||||||||||||||||||||||||||||||||||||||||||||||||||||||||||||||||||||||
一、负责人近年来取得的成绩与科研成果
二、参考文献 [1]蔡婷,初中英语教育的文化价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程晓堂、孙晓慧,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3]高凌飚,《基础教育教材评价:理论与工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19. [4]顾晓乐,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之理论和实践模型[J].《外语界》,2017(01):79-88. [5]郭兴举,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备考指南心理学考试大纲解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韩淑琴,外语文化主题教学法的理论、实践和思考[J].《外语界》, 2005 (06):68-73+81. [7]胡孔华,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融入[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S1):174-176. [8]黄超群,跨文化交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52):220-221. [9]金虹,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 2015, 35(11):80-85. [10]克鲁伯克拉克洪,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性回顾.转引自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72-73. [11]蓝萍,初中英语教科书中西文化构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2. [12]李超, 关于大学英语教材中文化内容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7. [13]李谷平,中西方文化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呈现及教学对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S1):104-106. [14]李红恩,论英语课程的文化品格[D].西南大学,2012. [15]李秋菊,初中英语教科书中文化内容的选择和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 2013. [16]李燕姝,也谈外语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相结合[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02):150-158. [17]刘振前、时小英,隐喻的文化认知本质与外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02):17-20+34. [18]吕叔湘、丁声树,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19]Margaret Alptekin、杨平,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1995 (01):1-4. [20]庞璐,高中英语教材中文化内容的调查[J]. 《海外英语》,2014(06):22-23. [21]钱美华,初中文化英语品格重建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 31 (01): 53-56. [22]阙惠娟,人教版与外研社版高中英语教材中文化因素的对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23]石英,外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S1):304-307. [24]孙勤妹,初中英语中中英文化差异对比及教学[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 (S1): 288-290. [25]汤丽伟,四十年来初一英语教材文化因素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 (02): 104-107. [26]万丽丽,浅析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J].《中国成人教育》,2013(03):176-177. [27]王菲,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选择与配置——以两套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18(02):101-104. [28]王君丽,全球化视野下英语教学的文化教育方略[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2(06):103-105. [29]王威孚、朱磊,关于对“文化”定义的综述[J].江淮论坛,2006(02):190-192. [30]巫美华,文化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3. [31]吴小鸥,新课程改革教科书之文化标准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 2016, 36(02):31-38. [32]肖龙福,浅析我国中学英语教科书中的文化信息[J].《国外外语教学》, 2004 (01):33-39. [33]肖龙福、肖笛,我国英语学习者对外国文化的认知了解及态度状况——对我国英语教育教学的反思性研究[J].《外语教学》, 2013,34(05):46-50. [34]谢之君,文化中的语言与语言中的文化——试论“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定位[J].《外语界》,1999 (01):35-38. [35]尹玮,英语教学中“双向文化教学法”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 2013 (12):154-156. [36]袁芳,试析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地位与作用[J]. 《外语教学》,2006 (05):67-70. [37]岳守国,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7 (16):173-174. [38]曾海燕,试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02):73-75. [39]张安德、张翔。论外语教学的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06):25-27. [40]张革承、张洪岩,英语全球化语境中的高中英语文化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7(06). [41]张红玲,以跨文化教育为导向的外语教学:历史、现状与未来[J]. 《外语界》,2012(02):2-7. [42]张占一,试议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03):15-32. [43]赵勇,郑树堂,几个外国英语教材评估体系的理论分析-兼谈对中国大学英语教材评估的启示[J].《外语教学》, 2006 (05):39-45. [4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5]周风燕,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05):114-118. [46]朱姝,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多元文化教育课程设计——基于雪莉·希思的多元文化教育思想[J].《民族教育研究》,2014,25(04):108-111. [47]Allen, E. D. &R. M.Valette. Classroom techniques: Foreign languages and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M].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97. [48]BrianSeaton. AHandbook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erms and Practice [M]. London: Macmillan, 1982. [49]Cortazzi, M & L. Jin. Cultural Mirrors: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the EFL classroom [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50]Cunningsworth, A. Evaluatingand Selecting EFL Teaching Materials[M]. London: Heinemann,1984. [51]Cunningsworth, A.Choosing Your Coursebook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52]Harmer, J.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 New York: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3. [53] Hutchin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87. [54]Jemery, J, Howto Teach English[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2000. [55]Kim, S. &Paek, K. An analysis of culture-related content in English textbooks [J]. Linguistic research, 2015, 32: 83-104. [56]Lee K Y. Treatingculture :What 11 high school EFL conversation textbooks in South Korea do [J] .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e and Critique, 2009 , ( 1 ) :7 6 -9 6. [57]Mahmood, M. &Z.Zahida. Cultural representation in ESL textbooks in Pakistan: A case study of “Step Ahead 1” [J]. Faisalabad: Government College University, 2012. [58]McDonough, J. & Shaw, C. Materialsand Methods in ELT[M]. Cambridge and Mass Blackwell, 1993. [59]Richards, J.C. Curriculum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60]SternH H.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1983:158.
三、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组成结构 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者的基本情况如下:
四、课题完成的保障 (1)经费保障 课题组所在学校科研意识浓、教育科研的组织实效性强,单位领导对课题高度重视,给予重点支持,能够投入经费保障课题负责人和全体研究人员开展课题研究、参加课题培训和研讨活动,确保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2)时间保障 课题组制定了严密的课题研究计划,定时进行课题进展交流活动,对课题的各项活动都作了具体的安排。 |
—4—
六、推荐人意见
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申请人,须由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推荐人须认真负责地介绍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科研态度和科研条件,并说明该课题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 |
刘志明老师是专业素养过硬,业务能力强,并极具上进心的老师。刘老师曾多次承担专题讲座和长春市七年级、九年级的集体备课,并两次送教下乡,刘老师具有一定的教研能力和专研精神,是长春市骨干教师。此外,刘老师曾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对文化教学有自己的理解,并将自己的理念和思想付诸于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心得体会。课题组成员赵昱、尹丽丽、闫英姿、钟丽娜和李岳老师均是长春外国语学校的资深英语教师,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骨干力量,这几位老师曾承担过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其中多数人有在美国工作的经验,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相对更加深入。这是一支成熟的科研队伍,本次课题研究具备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
第一推荐人姓名 杨忠善 专业职务 正高级 研究专长 中学教学管理 工作单位 长春外国语学校 推荐人签章 |
刘志明老师既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又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刘老师在多年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一直坚持文化与语言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此课题方面有较多的思考和研究。刘老师曾多次承担专题讲座和长春市七年级、九年级的集体备课,具有一定的教研能力。此外,刘老师曾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并撰写论文,曾获全国外国语学校论文评比三等奖。也曾多次在长春市口语大赛和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奖。课题组成员赵昱、尹丽丽、闫英姿、钟丽娜和李岳老师均是长春外国语学校的英语学科骨干教师,这几位老师在英语教学方面经验丰富,善于思考,多次参与课题研究,其中多数人有赴美经历,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相对更加深入。这样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具备实现本次课题研究预期成果的可能性。
第二推荐人姓名 邵军 专业职务 正高级 研究专长 中学英语教学 工作单位 长春外国语学校 推荐人签章 |
—5—
七、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序号 |
完成时间 |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
成果形式 |
负 责 人 |
1 |
2020.3 |
基于课程改革下的《英语综合教程》文化内容的分布 |
论文 |
刘志明尹丽丽 |
2 |
2020.8 |
基于课程改革下的《英语综合教程》文化内容的拓展与使用 |
论文 |
刘志明 赵昱 |
3 |
2020.12 |
基于课程改革下的《英语综合教程》文化内容的拓展与使用 |
研究报告 |
刘志明 赵昱 尹丽丽 闫英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
1.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应在省级期刊上发表2篇系列论文(论文应以课题负责人为第一作者);
2.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应在省级以上期刊上发表2篇系列论文(其中一篇应为核心期刊;论文应以课题负责人为第一作者);或出版专著1部;
3.预期研究成果中均需有结题研究报告。
—6—
八、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部门)意见
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是否属实;该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加是否有能力承担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否提供课题研究所需的经费、时间和条件,是否同意承担本课题的管理职责和信誉保证。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
九、课题负责人所在市(州)、县(区)教科所或各高校、直属单位意见
对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的审核意见,是否同意报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
申报表内容填写属实,同意上报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
十、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意见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
—7—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