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申请·评审书
课题名称:培育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青年—“学科核心素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题类型:综合研究
课题负责人:王昊
负责人所在单位:长春外国语学校
单位所属领域:中小学校
填表日期:2019年4月16日
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二○一九年三月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
培育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青年—“学科核心素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
||||||||||||||||||
关键词 |
全球胜任力;全球化;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青年;学生 |
||||||||||||||||||
课题类型 |
C.基础教育研究 |
A.综合研究 B.高等教育研究. C.基础教育研究 D.职业教育研究 E.民办教育研究 F.其他研究 |
|||||||||||||||||
负责人姓名 |
王昊 |
性别 |
男 |
年龄 |
50 |
研究专长 |
教育管理 |
||||||||||||
身份证件 类型 |
身份证 |
身份证件号码 |
220102196802214059 |
最后学历 |
硕士 |
||||||||||||||
行政职务 |
校长 |
专业技术职务 (职称) |
中学 高级 |
工作单位 |
长春外国语学校 |
||||||||||||||
单位通讯 地址 |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红旗街道长春外国语学校 |
邮政编码 |
130000 |
||||||||||||||||
电子信箱 |
qzytsfu@126.com |
手 机 |
18844137232 |
||||||||||||||||
主
要
参
加
者 |
姓 名 |
性别 |
出生 年月 |
专业技 术职务 |
研究专长 |
学历 |
工 作 单 位 |
||||||||||||
赵庆文 |
男 |
1970年2月 |
中学高级 |
基础教育 |
本科 |
长春外国语学校 |
|||||||||||||
杨忠善 |
男 |
1964年12月 |
中学高级 |
教学管理 |
本科 |
长春外国语学校 |
|||||||||||||
张连峰 |
男 |
1968年2月 |
中学高级 |
基础教育 |
本科 |
长春外国语学校 |
|||||||||||||
贺庆国 |
男 |
1971年5月 |
中学高级 |
教师教育 |
博士 |
长春外国语学校 |
|||||||||||||
柳青 |
女 |
1989年2月 |
高中教师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研究生 |
长春外国语学校 |
|||||||||||||
娄爽 |
女 |
1977年12月 |
中学高级 |
教学管理 |
研究生 |
长春外国语学校 |
|||||||||||||
李钟琦 |
男 |
1974年8月 |
中学高级 |
教学管理 |
本科 |
长春外国语学校 |
|||||||||||||
白雪梅 |
女 |
1972年2月 |
中学高级 |
思想政治教育 |
本科 |
长春外国语学校 |
|||||||||||||
最终成 果形式 |
D、其它 |
A、系列化论文;B、研究报告;C、著作类D、其它 |
|||||||||||||||||
计划完成时间 |
2022年3月31日 |
||||||||||||||||||
二、负责人近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科研成果
序号 |
成 果 名 称 |
本人角色 |
成果 形式 |
发表刊物或 出版单位 |
出版或发表时 间 |
1 |
中小学生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培养的研究 |
作者 |
论文 |
吉林日报 |
2012年1月10日 |
2 |
教师是实施教育创新的根本要素 |
作者 |
论文 |
吉林日报 |
2015年12月25日 |
3 |
关于高中教育管理理念的思考 |
作者 |
论文 |
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 |
2015年4月 |
4 |
教师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根本 |
作者 |
论文 |
吉林教育杂志社 |
2016年2月 |
5 |
构建现代化的中学治理模式 |
作者 |
论文 |
吉林教育杂志社
|
2016年3月 |
6 |
|
|
|
|
|
7 |
|
|
|
|
|
8 |
|
|
|
|
|
9 |
|
|
|
|
|
10 |
|
|
|
|
|
三、负责人近年来承担的研究课题
序号 |
课 题 名 称 |
负责人 |
批准 时间 |
批 准 单 位 |
完成情况 |
1 |
中小学生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培养的研究 |
王昊 |
2012年 |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
结题 |
3 |
|
|
|
|
|
4 |
|
|
|
|
|
5 |
|
|
|
|
|
四、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本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限4000字内) |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全球胜任力”的概念最早于1988年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用于高等教育领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世界各国文化相互交织的背景下,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不同文化和习俗的人为了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必须具备全球化的人才素养,“全球胜任力”一词不再局限于高校的教育教学中,也广泛的应用于基础教育教学中。目前,包括美国、加拿大、瑞典等国家的教育体系中已经贯彻落实关于“全球胜任力”的教育内容,更多的国外学者着眼于将“全球胜任力”作为评估各国学生对跨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的依据。PISA(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Student Assessment)发布了2018年全球胜任力框架,首次将“全球胜任力”概念引入国际测评项目。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推进,中国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中国对青年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中国正式将“全球胜任力”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以著名教育专家与教学管理专家胡敏为代表的教育者,将“全球胜任力”做为培养当代青年综合能力的最终目标,主张在教育教学中贯彻落实“全球胜任力”。 (二)选题意义和价值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的未来走向将是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中国青少年作为未来中国国力的坚定力量,需要具备能够顺应时代浪潮、能够胜任经济全球化的综合素质的人才,而基础教育作为中国青少年的主要培育主体,为知识的选择与传递提供了必要的途径。基础教育若能够从各个学科入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学理念,通过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全面提高学生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合作参与能力以及创新实践的能力,以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青年,为经济全球化发展输送优秀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课题希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各个学科入手,结合课例教学的方式,从各科核心素养教学环节的个性中寻找共性,总结出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培育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青少年的教学方法。 (二)主要内容 各学科贯彻落实教育教学的核心理念,牢牢把握教育教学中学生主体的地位,通过思想政治课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的思辨精神,探讨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的精华贯彻落实到各个学科之间,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数理化等学科知识的分科探讨、交叉学科探讨等形式,总结出初步适用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例,并引入教育教学中,并且总结课堂反馈,于个性中寻找共性,修正不足,不断改进和调整课例,最终各学科要形成一套以培养全球胜任力青年为最终目的的教学方法。 (三)重要观点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主动创新,以课例的形式展示“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各个学科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教育理念,与国际接轨,培育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青少年。 (四)创新之处 本课题通过将“学科素养”贯彻落实在具体的各个学科领域,坚持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学生为主线,在各个学科教育教学的环节中能够大胆尝试新课题,探索注重实践应用的教学理念。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课题小组通过对教育理念的深入学习,从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组织机构及职责的多种角度,明确任务分配,制定前期调查问卷,面向社会、家长、教师、学生,从中分析探讨出当今教育面对的问题,了解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人才市场需要的人才素养;家长期许的教育成果;学生的理想目标;教师的现有素养。通过对当代国际社会所需人才的集中整合,在教育教学的环节中培养学生知识目标的同时,贯彻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总结经验进行调整课题相关的活动,再次分析课堂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寻找好的方法总结,最后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架构,推广更多的年级实施,以培育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青年。 (二)研究方法 1.课堂实践法。运用校园平台,以学科为单元,各学科将核心素养贯彻应用于教学中,以培育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中学生。 2.文献研究法。参考教育教学相关政策性文件、中学教学理念相关资料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相关文献,研究国内外关于“全球胜任力”的实践。综合运用,分析形成适用于基础教育的培育全球胜任力的教学方法。 3.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学生、家长、教师、企业发放问卷的方式,以了解当代社会对人才期望和需求。 4.对比分析法。对比课堂教学中运用本课例的相关思想班级,分析比较学生的综合能力,从中总结利弊,不断改进,以便于更好的解决问题。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9年4月-2019年6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方案与计划,从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组织机构及职责的多种角度,明确任务分配,并且做出详尽的计划安排。 3.小组成员认真学习“全球胜任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知识,要求教师首先做到自身具备全球胜任力的教育能力,从而能够准确掌握理论精髓,并应用于课题的实践。 4.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内容,制定前期调查问卷。 5.申报立项。 6.第一阶段研究工作总结并计划下一阶段的具体内容。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9年7月-2021年3月 1.结合前期调查问卷,写好调查报告,拟定针对不同群体的初期研究报告。(2019年6月-2019年10月) (1)向教师、学生、家长、企业发放问卷。 (2)根据调查问卷内容,分类撰写具有针对性的调查报告。 (3)根据调查报告中总结的社会关注点,提出具体的应用于课题实践的内容与方式。 2.开展针对本课题的相关活动,进一步完善本课题的内容。(2019年11月-2020年3月) 3.进行中期成果测评,总结课题相关活动,分析个性,找寻共性,并从中总结经验,修正存在的问题,写好相应报告。(2020年4月-2020年9月) 4.根据总结的经验进行调整课题相关的活动,并且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并不断分析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寻找好的方法总结,最后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架构,推广更多的年级实施。(2020年10月-2021年1月) 第三阶段(成果鉴定阶段):2021年2月-2022年3月 四、本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及“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够使学生具备辩证的思维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团结合作的共赢意识以及理解、适应不同文化的素养,成为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优秀青年。 2.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能够具备全球的视野,锻炼教师队伍自身的全球胜任力,展示出优秀的课题以供其他学校借鉴教学。 3.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能够在多种省级以上的竞赛中取得更多的优秀成绩。
|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王昊: 1.《解读文化、学校文化》一文入选《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享有著作权,优秀论文一等奖,世界杰出华人教育家协会 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教育分会,发现杂志社,2007年4月; 2.《高品格文化下重构与学生心灵共成长的德育生态体系》,吉林日报,2012年1月10日; 3.《教师是实施教育创新的根本要素》吉林日报,2015年12月25日; 4.《教师是实施教育创新的根本要素》吉林教育,现代教育学刊(知网全文收录)2016年5月30日; 5.《关于高中教育管理理念的思考》,《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2015年4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 6.《构建现代化的中学治理模式》,《吉林教育》主办,吉林教育杂志社2016年3期; 7.《教师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根本》,《吉林教育》主办,吉林教育杂志社2016年1-2期; 8.吉林省第二届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 9.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于2006年4月15日结题; 10.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于2015年12月9日结题; 11.吉林省第二届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
(二)主要参考文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意见稿)》 《课堂乐学手册》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1、赵庆文:党委书记,基础教育,49岁。 2、杨忠善:副校长,基础教育,55岁 3、张连峰:副校长,基础教育,52岁 4、贺庆国:科研处主任,教师教育,48岁 5、娄爽:教务处主任,教学管理专业,42岁,主持省级课题《“导学-自学-互学”模式研究》经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验收合格,批准结题。验收等级为:课业改革系列A等 6、李钟琦:教务处副主任,教学管理,45岁。 7、柳青: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 30岁,《资本主义工资及产品所有权中的马克思正义观》,改革与开放2017年3期;《个体再嵌入:实现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的新思路》,改革与开放,2017年7期 8、白雪梅:政治组主任,思想政治专业,47岁。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本课题以长春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教育教学中贯彻“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来总结议题,首先具备着利于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的平台,并且师资力量雄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符合人才全球化的基本要求,具备理解并且能够应用“学科核心素养”的科研能力,且能够切实的贯彻到教学实践环节。 |
六、推荐人意见
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申请人,须由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推荐人须认真负责地介绍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科研态度和科研条件,并说明该课题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 |
第一推荐人姓名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签章 |
第二推荐人姓名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签章 |
七、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序号 |
完成时间 |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
成果形式 |
负 责 人 |
1 |
2020年12月 |
培育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青少年 |
课例 |
王昊 |
2 |
2021年9月 |
全球化创新型人才简析 |
论文 |
王昊 |
3 |
2022年3月 |
如何培育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青少年 |
论文 |
王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
1.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应在省级期刊上发表2篇系列论文(论文应以课题负责人为第一作者);
2.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应在省级以上期刊上发表2篇系列论文(其中一篇应为核心期刊;论文应以课题负责人为第一作者);或出版专著1部;
3.预期研究成果中均需有结题研究报告。
八、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部门)意见
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是否属实;该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加是否有能力承担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否提供课题研究所需的经费、时间和条件,是否同意承担本课题的管理职责和信誉保证。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
九、课题负责人所在市(州)、县(区)教科所或各高校、直属单位意见
对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的审核意见,是否同意报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
申报表内容填写属实,同意上报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
十、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意见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