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件:2
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
规划课题申报表
( 2019 年度)
课 题 名 称 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李敏
负责人所在单位(公章) 长春外国语学校
填 表 日 期 2019.4.10
吉林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
填 表 说 明
一、本表由申请人如实准确填写各项内容。
二、主要参加者必须是真正参加课题实质性研究的人员,不包括课题领导及其他人员。栏目不够时可加另页。
三、预期完成时间指取得最终研究成果的时限,课题研究时限一般为1-3年,最多不超过4年。
四、课题题目应简明扼要,一般不超过32个中文字符。
五、吉林省教育学会秘书处学术室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长春市湖波路65号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119室 邮编:130022
联系电话:0431- 85381920
电子信箱:jlsjyxhmsc@163.com
网 址:http://jyxh.jledu.gov.cn/
…………………………………………………………………………………………………………………………
申报者的承诺:
本人保证如实准确填写各项内容。遵守《吉林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按时完成研究任务,并同意吉林省教育学会将本课题研究成果应用于学术推广和相关活动。
申报者签章:
一、基本情况
负责人 |
课题名称 |
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
姓 名 |
李敏 |
参加工作时间 |
2001.7 |
专业/学科 |
地理教育 |
|
工作单位 |
长春外国语学校 |
最后学历 |
硕士 |
|||
联系电话 |
13844083915 |
职务职称 |
中级 |
|||
通讯地址 |
红旗街1946号长春外国语学校 |
邮编 |
130000 |
|||
主
要
参
加
者 |
姓 名 |
工 作 单 位 |
职务职称 |
研究分工 |
||
李敏 |
长春外国语学校 |
中级 |
开结题报告论文 |
|||
郝艳红 |
长春外国语学校 |
中级 |
资料搜集整理 |
|||
单世云 |
长春外国语学校 |
高级 |
论文报告指导 |
|||
蔡青香 |
长春外国语学校 |
中级 |
课堂实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预计完成时间 |
2021年 |
二、课题设计论证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价值 |
“贴近生活,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程标准基本的理念之一。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是对现有以教材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地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理解知识,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地理兴趣,增强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生活的能力。 该课题的选题意义和价值: 1、有利于体现地理学科的价值 地理学科具有科学、文化、生活、社会价值等诸多价值,特别是我们当前正在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强调社会责任感,地理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保护地理环境的责任感。由于传统地理教学的弊病,使得原本非常生活化的地理离学生疏远了,以至于他们产生疑问:“地理学了究竟有什么用?”因此,突出“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能够让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对地理学习建立一种需求感—我需要地理知识,同时也建立了一种责任感—学好地理知识是一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 2、有利于增强生活能力 鉴于学生缺乏生活技能的倾向,地理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操练,有效地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开展的查询、观察、观测、分析、辨认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体验大自然的无限风光,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公正、客观、理性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更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品德。也许这样的学习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是不可替代的。 3、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的乐学心理。 乐学,指学生喜欢学地理。学生要能乐学,就要培养其兴趣爱好,激发其求知求新的欲望。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与问题,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只要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经常将生活化的素材带入课堂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技巧,学生的兴趣会大大增强。而且地理教学生活化,真实自然,记忆深刻。良好的地理基础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将为高中地理的学习和走向社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
2.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创新点 |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 (1)对地理课程中蕴涵的生活实例的进行分析。 (2)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地理的兴趣点的调查与分析。 (3)优化和整合高中教材与校外课程资源中的“生活地理”,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 (1)按新课标的理念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 (2)按新课标的理念构建师生互动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是: 探索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约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杜威首先论述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从批判传统教育出发,他明确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杜威认为,在教育成为促进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的同时,教育本身也应该是一种美好的生活。”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的生活过程,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教育的本质就是生活。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观点来源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改造。陶行知认为杜威的观点只是把社会生活中的东西搬一点到学校里做点缀,就像鸟笼里放上一两根树枝一样。因此陶行知强调指出:“要先能做到‘社会即学校’,然后才能讲‘学校即社会’;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后才能讲‘教育即生活’。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要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其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中面向生活的理论启示 维果斯基被认为是建构主义的直接先驱。维果斯基看来,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重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地位。因此,逐渐形成的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的基本思路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②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③注重协作学习,提倡师徒式传授。④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让学生自我探索。建构主义的基本思路与面向生活世界的教育的思路有许多相通之处。在中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挖掘真实的生活教育资源作为教学情景,指导学生对地理系统学科知识的学习,是当前教学体制下面向生活的中学地理教学最应该实现的方式之一。 4、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蕴涵的面向生活的教育理念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同掌握高深的知识、同积极的社会活动和劳动活动、同任意选择职业的可能性联系着。苏霍姆林斯基多次强调,学生不可能永远呆在学校,接受教育者的监督,他们早晚是要走向社会,走向现实生活的。因而,我们应该使教育贴近生活,促进学生在生活中真实的成长。
|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地理生活化教学方法。 5、文献法。采用文献检索手段,从有关书籍、报刊、文献中收集相关资料,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结合教学实际找到新的生长点,避免重复和走弯路,为课题研究提供帮助。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策略: (一)地理课堂生活化 1、教学情景生活化 将生活中的情景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会产生共鸣,易于接受与理解,增加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生活化 教师要善于随时捕捉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适时地将生活中学生随手可得的例子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接受地理,了解地理,掌握地理。 3、积极进行“生活化”的技能训练 地理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地理基本技能训练的“生活化”要求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动促思,体现了“动中有学”、“玩中有学”的思想。 (二)处处留心皆学问,让学生生活“地理化”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 当今全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时代要求我们学好地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关注家乡的生态。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地理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眼”,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的存在。让学生养成良好观察习惯,多看勤看,调动多种感官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创造良好的观察条件,把所学知识与观察对象联系起来。 (三)做生活的有心人,开发和利用地理课程资源 学生的世界就不再仅仅局限于有限的教科书或教材,多姿多彩的世界都能成为,也应该成为学生活生生的教材,成为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 要使地理课程理念转变为有效的地理教学实践,实现地理教育功能,有赖于广大地理教师课程资源意识的觉醒,以及对相关资源的积极开发和创造性的利用。 |
三、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组成结构、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
李敏:2104年参与《"学案导学"课堂模式整体建构研究》课题;2015年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重点课题《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整合与策略创新研究》子课题《中小学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培养的研究》;2016年论文《巧用地理比较法,激发学生思考》在《新课程》杂志发表,并获优秀论文一等奖;2018年被聘为东北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参与编写《高中地理解题题典》等多本教辅材料。 郝艳红:2015年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重点课题《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整合与策略创新研究》子课题《中小学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培养的研究》;2018年被聘为东北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单世云:二十五年以上教学实践,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业务能力。 本课题研究人员为中青年教师,高级、中级职称,市骨干教师3人。 所有参与研究人员均具备研究生学历,多次参加专业学术课题研究。参与者均为一线教学任课教师,十二年以上教学经验,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一线教学的实践研究,研究生学历的专业背景等是本课题完成的专业保障。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外国主学校浓厚的科研氛围是本课题完成的社会保障。
|
四、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序号 |
完成时间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A研究报告、B论文著作、C其他(课例、案例、课件等)
|
1 |
2019.5-2019.9 |
课题组成立,学习研究计划和相关材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A |
2 |
2019.9-2019.12 |
撰写开题报告;通过谈话了解高中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地理学习兴趣点。 |
C |
3 |
2020.1-2020.12 |
讨论研究课题实施策略;整理高中地理教材中蕴涵的生活实例及搜集与生活相关的地理资料;“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的校内公开课。 |
BC |
4 |
2021.1-2021.12 |
整合专题讲义,形成校本教材《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结题报告《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AC |
|
|
|
|
|
|
|
|
|
|
|
|
注:
1.吉林省教育学会规划一般课题应在省级期刊上发表1篇以上系列论文(论文应以课题负责人为第一作者);
2.吉林省教育学会规划重点课题应在省级以上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系列论文(论文应以课题负责人为第一作者);或出版专著1部;
3.预期研究成果中必须包含研究报告。
五、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部门)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吉林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保证课题负责人之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完全属实,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该先课题研究工作,本单位同意承担课题的管理职责和信誉保证。 |
公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
七、课题负责人所在学会意见 |
公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
八、本会学术委员会审核意见 |
公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