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杏坛露锋芒 风采动天
时艳香老师2013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同年就任于长春外国语学校。时老师秉承“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的教学理念,努力营造灵动的课堂。“理智”与“情感”是她教学风格的缩影。一方面,时老师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层层剖析,环环相扣,学生通过老师的讲授和引导,不仅学到知识,还受到老师严谨治学态度的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时老师讲课情绪饱满,师生之间在理解沟通的前提下,共同营造出一种渴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热烈气氛。为了让四十五分钟课堂呈献给学生更多的内容,老师背后往往付出几倍的时间备课钻研。任教八年来,除了常规教学外,时老师还指导学生参加过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和北大模拟联合国,多名学生获奖。在2016---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报送的课例被评为部级优课。
杏坛有新景 教研正当时
我的这节写作课是基于过程-体裁教学法设计的,具体如下:
I.学情和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处于高一年级上学期,在写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主体段落的构成要素缺少理论知识,导致写作缺少逻辑。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建构英语学科的思维品质。写作方面,学生在三年里,需要了解不同体裁写作文体的“图式”。
本节课内容是外专教材必修——第五单元,话题为人际关系。本节课的重点是对书本所学的内容进行写作的输出。设置的教学情景是“沟通在维持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II.过程-体裁教学法探究
"过程写作模式"(process-writing model)是由Graves(1978)提出的,他认为应该提倡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internalize)写作的全部过程。体裁教学法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既掌握语篇的图式结构(schematic structure),又了解语篇的建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撰写属于某一体裁的语篇(Kay,H.&T.Dudley-Evans,1998)。本节课是以过程--体裁教学法为指导,课堂流程和设计意图如下:
杏坛同切磋,疑义相与析
听评课的老师们对时艳香老师本堂课的设计和呈现给予了高度赞誉和肯定。他们认为英语写作让很多学生都谈“文”色变,学生常常感到无从下笔,写作课对于教师们来讲也是一种挑战。但是时老师对英语写作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以新高考改革的核心素养为指导方向,以导学案为媒介,基于过程-体裁教学法,向大家呈现了一堂让人耳目一新的写作课。这堂课设计思路清晰,课堂容量大。在教学内容上,老师深挖本单元文本和话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在认知领域,她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探究能力;在情感领域,学生懂得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点。老师借助汉堡包的例子,让抽象的段落写作框架顿时具体化。时老师通过“排序”、“示范与归纳”、“旋转木马”等活动,将写作难度降低并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另外,通过小组合作和同伴互评,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并从同伴那里汲取营养,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教学方法。总而言之,时老师这节课完全体现了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是一节成功的语言写作课。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