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5日下午,在三八妇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校工会女工委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八零后青年骨干教师代表座谈会。
与会的十位青年骨干教师从不同角度,分别谈了对“如何成为教学名师”的认识。并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八零后女教师们渴望建功立业心声,对学校近4年来的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和赞赏,表达了职业幸福感。
冯 雪
冯雪,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中语文教师,中教一级,教龄12年,沈阳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曾获吉林省首批中小学科研骨干,长春市语文学科教学新秀,公开课获吉林省优秀教学课例,在“诗语杯”全国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得微课一等奖、教学设计一等奖,在三省四市教学研究研讨会上获论文一等奖、教学设计一等奖,多次获“文心雕龙”杯、新课标等作文大赛指导教师一等奖,参加“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方法研究、“导学--互学--自学”模式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等多个国家级、省级课题,获长春外国语学校“五四”优秀青年称号。在教学中求真务实、博采众长,主张舒展性灵的人文主题教学,带领学生在文学中感受多彩人生。
木绽一春,葳蕤蓊郁;花开一夏,姹紫嫣红。名师路上,保有初心,精致教研,团队出击。不在顺境中安逸,不在逆境中顺从,不在绝境中投降,长外女性定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祝愿各位同仁节日快乐,祝愿长外再创辉煌!
许 俊 美
许俊美,中共党员,连续四年参加课题研究并荣获一等奖和先进实验员称号;五次参加省课件大赛荣获一等奖;2014年被评为“吉林省直机关优秀青年称号”;2015年至今被评为长春市骨干教师;2016年长春市高中人才库成员;2016年被评为“吉林省师德标兵”;2017年被评为吉林省骨干教师;2017年经过长春市教育局选拔成为“长春市首届明星教师培养对象”,2020年被评为“长春市首届明星教师”,并被推荐为“长春市卓越教师培养对象”,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她深信“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并为之努力,累却永远快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首先感谢学校,感谢领导能给我这样的机会代表女教师发言,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名师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具体到一位优秀教师的“浩然之气”,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涵养:
1、读书滋养底气
关于教师读书重要性的问题是毋庸讳言的。对此,我也确实无甚高论,只想引用朱永新教授在其《我的阅读观》一书中所表达的几个观点:“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主要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在日常人与人的交往交流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溢美之词。如果去除掉其中一部分的溢美因素,细细想想,其实颇有启发。别人的一席话为什么能给你醍醐灌顶、如沐春风的感受?为什么能给你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为什么能给你以诸多的人生有益启迪?其实,一切皆在于这位说话人的丰富与智慧、畅达与幽默、深邃与厚重。反观,为什么我们许多老师在一些公众场合(包括在网络论坛、QQ交流群)却不敢发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觉得自己言说的底气不足。而一个人言说的底气从何而来?源自实践,源自思考,但更多的还是源自读书。
所以,唯有读书,才能不断丰富我们思想的深度,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增加我们人生的厚度;才能让我们变得视野更加开阔,行动更具智慧,精神更加充实。
2、思考孕育灵气
教育是心灵的事业,教师更是滋养学生精神成长的事业,心灵的事业需要用心去思考。《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的职业是一个注定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但是,如果教师把终身学习仅仅视为个人的后续学历进修、教育主管部门所举办的各类继续教育的培训、考核等等,却没有教师源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没有基于实践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没有教师对自身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与改进,这样的继续学习与终身教育注定是很难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的。
教育是直击人的心灵的工作,如何让我们的教育对象敞开心扉,如何让学生的心灵通过我们的教育得到净化、得到美化,没有思考无法实现;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未来的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现实的教育应该如何培养造就这样的人才,没有思考无法达成;教育的现实更是错综复杂,乱象纷呈,没有思考,我们就很有可能被各种表象所迷惑,被各种问题所困扰,而丧失求真的能力。
所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任何时候都少不了对教育的思考,唯有思考才有方向,唯有思考才有思路,唯有思考才有正确的策略和措施。亚圣先师孟子的“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讲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3、创新激发锐气
教师的工作是庸常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每天都在做着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繁复而琐碎的工作。也恰恰就是这些日常的繁复与琐碎,在一天天消解了我们教师自身的锐气。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个基本的问题是,我们是每天都在习以为常“重复昨天的故事”,还是每一天都能以崭新的姿态去迎接新的挑战?不同的思想境界,不同的精神状态,不同的工作态度,自然也是完全不同的人生结果。
但是,我们是否知道,这十几年的课程改革,无论在课程的理念,还是在课堂教学思想和方法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我们仍然拿着十几年前的“一张旧船票,怎么能登上课改的新客船”?再试想,即使年级、教材丝毫未变,但是,我们每天所面对的学生却是变化的,面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和不同时代不断变化的学情,我们又怎么能“以不变应万变”?人们也常说,教育不是工业生产的流水线,教师更不是流水线上的一名操作工,教师的工作是最具创造性、最富挑战性的。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必须铭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古训。把每一天都看作是新的,把每一堂课都看作是新的,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是新的,每天都能以全新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在实践创新中不断激发起自身奋发的锐气和进取之心。
4、写作成就名气
历数当今教育界的名师名家,于漪、钱梦龙、魏书生、成尚荣、余映潮、黄厚江、李镇西等,几乎没有一个不是以文名世的。因为真正的名师,无一不是教育实践的开拓者和教育思想的传播者,而一种新思想、新理念的诞生、发展与传播,必须借助于文字进行表达与交流,宣传与推广。“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湖万古流。”每一个个体的生命,相对于浩渺的宇宙,都只是沧海一粟,渺小而短暂,唯一能够长久流传的或许只有述诸文字的思想和那些用于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字。特别在当今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传播思想,交流学术,更需要有简练精准、形象生动的表达,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自身写作方面的修炼。
5、境界养育大气
晚清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曾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种境界谓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谓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三个词人的三个句子,被王国维描述为三种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境界。第一种境界为了心中的理想苦苦追寻,上下求索;第二重境界一旦认准目标,就甘心情愿为之奉献一切,无怨无悔;第三种境界功夫到处,灵犀一点,顿悟真谛。
把做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项事业,不断地为之追求。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那么即使在做教师的路上不断会遭遇各种困难、挫折和失败,但是这样的教师也会表现出一种沉稳与大气,永远不会沉沦,会永远保持一份执着、保持一份热情。如果能像这样做老师,即使不能成名成家,即使不能常常有事业成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但至少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离开教育岗位,回首自己教育人生的时候,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而为自己的苦苦追求和执着奉献而获得一种人生的充实。第三种境界,把它叫做宗教的境界,就是把做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个崇高的信仰。如果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么从事教育工作的每一天,也许都能收获教育带给你的幸福和快乐。
教育即生活,成长即做人。如果我们做教师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即使没有任何外在的荣誉和头衔,你也会是人们心目中真正的教育家。伟大的教育家其实都是达到了这样一种境界的,比如陶行知、比如苏霍姆林斯基等等中外伟大的教育家。不同的境界成就不同的教育人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必须不断地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境界。
薛 玲
薛玲,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长春市骨干教师,长春市十佳教师,吉林省教学新秀。在教学中比较关注学生情感,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求体验,在和谐中求进步,在合作中求创新。曾参加省市多项活动,获得说课、教学设计特等奖,论文、优质课一等奖,其展示课被评为高中英语优质课题课例。
我今后的成长愿景:思想建构——做教育文化的发展者;精神缔造——做教育理想的守望者;工作目的——做人性完善的培育者;专业发展——做先进理论的学习者;行走方式——做打破僵局的研究者;教育推进——做体验幸福的生活者。
王 姝 丹
王姝丹,长春外国语学校初一年级英语学科备课组长,长春市十佳教师,中考命题人才库成员,北京外国语大学青少年模拟联合国大会优秀指导教师,长春市朝阳区“高位均衡发展协作体”师徒结对优秀导师。曾赴美国康涅狄格州中央州立大学孔子学院进行为期两年的工作交流。在工作中始终秉承“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石,赏识是学生进取的动力”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和人文修养。从教以来,曾多次主持并参与课程开发,多篇论文在省、国家级刊物发表。在教学中,获得多项荣誉:曾在吉林省“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学科教学设计大赛”中荣获英语学科一等奖;在长春市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评选活动中,所提交的课例荣获一等奖,并录入课程资源库;在吉林省教育学院举办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培训研讨会”活动中,所做的公开课被评为优质课;在“东北三省四城市教学观摩课”大赛中荣获特等奖。
最后,我想说,名师不是打造出来的,也不是宣传出来的,而是在学习和实践中积淀出来的。教师成为名师需要在实践中历练,在历练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李 立
李立,女,中共党员,长春外国语学校初中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十一年毕业班教学经验,在吉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专业发展和建设中,参与多个项目组的教学大纲、教学指南编撰工作,并按照要求带领学科教师开展基地校教学实践。先后荣获吉林省教学新秀、长春市骨干教师、长春市十佳教师、吉林省首届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精彩一课”教学比赛一等奖、吉林省教学基本技能壹等奖等;多次承担长春市中考道德与法治学科命题工作;担任道德与法治学科目录体系建设工作;多次承担省市名师公开课、市区级以上教师培训、送教下乡等任务,助力学科发展;主持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一项,知网论文收录十余篇;编写本学科教师参考用书课例制作、新课标同步练习、课堂精练等。教师要有“价值观”,拥有合理、正确的教育理想与情怀;要有“知识”,将学科与教学融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特色;要有“技能”,能够在备课、上课、说课、观课等具体微观的日常实践中,赋予其不断优化的自觉性;要有“好奇心”,对学生、对知识、对教育好奇,总会有一个点,帮你点燃智慧的星火,再赋予挑战与坚持的勇气,让它燎原。
——有“价值观”,拥有合理、正确的教育理想与情怀
——有“知识”,将学科与教学融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特色;
——有“技能”,能够在备课、上课、说课、观课等具体微观的日常实践中,赋予其上手即可运用的本领,即不断优化的自觉性。
这些十分重要,不可或缺,但却属于“日用家常饭菜”。也有人把它们叫做教师发展中的“基础性构件”,但只有“家常”和“日常”是不够的,只能解决“温饱”,难以解决教师普遍都会遇到的高端发展难题:价值观、知识、技能都有了之后,却走不动了,职业教学开始徘徊往复。
然后怎么办呢?应当做些什么呢?然后似乎就没有然后了……人到中年的危机之一,就是成功的几率越来越小,普遍性的奋斗和成功都属于正青春,属于青年人!因此,我格外感谢学校的这场交流,作为长外80后优秀青年女教师,激励我还可以奋斗!我还应该奋斗!
成功需要什么?我的第一直觉就需要勇气!挑战的勇气。不要因为没有挑战自我,而给“不愿改变”找借口。例如大多数女教师毕生的一项爱好,觉得应该减肥了——这顿吃饱,下顿开始……今天吃饱,明天开始……不成功的翘首看着,成功的则难在坚持。若想成长为名师,就跟想减肥是一样一样的,如果想,那就应该从今天开始,从这顿“精神大餐”开始。
成功还需要好奇心。好奇心好像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但往往是制胜的法宝。缺乏好奇心最明显的表现,遇到别人对你以往的认知,不同的看法和解读,第一直觉不是去查找或猜疑现在是不是有新的理念,而是对自己的结论深信不疑、固执己见。在反复的教学生涯中,我们的好奇心都是不知不觉失去的,每个人第一次走上讲台上课可能都心潮澎湃、心跳都加速,现在习以为常,很难再搜索到那个心脏频率。
所以说,怎样在职业生涯中保持住好奇心格外重要。我第一次写课题的时候,学校还没有鼓励每个学科都要写,我只是好奇到底什么叫课题,然后听说省教科的课题命中率低,我就想那好,那我就写这个,上不去也没有什么大事,我就是单纯的想知道课题里面都有些什么,需要完成什么,等命中的时候,我的第一直觉就是,原来这就是课题,课题是这样写的。不是因为熟悉才去努力,是好奇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可能。第一次公开课、第一次写论文、第一次命题、第一次做讲座……我擅长用“好奇”弥补“天赋”的不足。遗憾的是没有哪一方面特别精准狠,能够成为大家的榜样,所以能坐这儿学习我格外感恩。在我的认知里,对学生、对知识、对教育富有好奇心,不知道哪一个点,你就会点燃智慧的小星火,如果加上挑战的勇气,那小星火还会燎原。同时也希望校领导们能够多给予我们更多点燃星火的机会!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