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蓬勃力量。为促进青年教师业务提升,推动课堂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长春外国语学校教务处拟定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组织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本次活动于3月23日拉开帷幕,青年教师逐一登场,展示他们在三尺讲台前的青春魅力。
青年教师简介
周小琳,中共党员,本科、硕士均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2020年起任教于长春外国语学校,担任高中历史教师。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史学专业基础扎实,教育理论实践经验丰富,教学管理能力较强。授课过程中善于运用丰富的史料开展教学,使学生在史料阅读过程中感悟家国情怀、养成历史思维。秉承对既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为教育好新时代青年学子而砥砺前行。
教学设计
授课题目:《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中第21课的内容,上承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下启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处在前后相继的重要地位。本课的课标要求有如下两点: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属于中国近代史中比较经典和重要的一节课,学生初中时就已经有所涉及,对于基本史实的掌握也很清楚,但多局限于“知其然”,没有上升到“知其所以然”层面。因此,在五四运动背景以及中国共产党诞生条件的讲解中需要引导学生体悟历史情境,做出正确的历史解释。此外,学生们理性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对史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辨别分析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团队合作意识也需要进一步培养。为此,本课在设计和讲授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以上特点,通过补充相关的新史料、运用视频以及音频等新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地讨论、深入地思考,让经典的课也能教出新意,学出新意。
具体到教学设计,本课首先从历史剪影入手,为学生提前创设近代救亡图存的斗争场面,学生们在回顾鸦片战争以来的历次思想解放斗争的过程中感悟五四运动的广泛性和彻底性。在讲授过程中,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凡结论必有相关史料的佐证,参考龚书铎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919-1949》、史全生《中华民国经济史》、刘少奇《五四运动的二十年》等文献,让学生在阅读与分析中培养史料实证的能力。针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辨析问题,以社会发展的特征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在中国近代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矛盾下,民族资产阶级薄弱,因此需要无产阶级帮助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所以即使领导阶级产生变化,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均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一判断。在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子目,结合当前建党100周年的历史节点,更易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在讲解中通过对比中共一大和二大的纲领,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道路探索阶段的聪明才智,体悟我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新。在课程结尾,本课以中共建党百年取得的历史成就点题,学生感受民族发展、时代变迁,自信心与爱国情油然而生。
王昊校长评课
娄爽主任评课
研讨交流
课后,周小琳老师分享了自己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和教学反思,学科老师及校领导对周小琳老师的授课给予了中肯的评价。高一历史组张莹老师、郑海坤老师认为周老师的讲课节奏把握的较好,课堂导入和总结新颖,感染力强。历史教研室王志红主任评价周老师的课堂逻辑严密、环节流畅,同时针对高一新教材的教育教学给出了建设性意见。教务处娄爽主任称赞周老师授课内容充实,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亮点突出,同时也提出教师发展要求。最后,王昊校长在指出其教学优长的同时,对我校历史学科的发展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希望与期许。此外,与会老师们以新教师的成长为切入点,展开了学科讨论,大家集思广益,在热烈的讨论中结束了本次教研活动。
历史学科是长春外国语学校的优势学科,历次中、高考、会考成绩突出,学科团队教研能力强,他们深耕三尺讲台,为学生发展倾注满腔热情,努力带动青年教师成为教坛新星!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