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教师汇报课纪实
长春外国语学校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正在进行中,3月25日我校初中地理王君茹老师讲了一节汇报课,课堂上师生互动自然和谐,教学设计流畅,板书运用准确美观,知识体系完整逻辑清晰,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及时巩固练习,夯实基础。
青年教师课堂进行时...
青年教师简介
王君茹,中共党员,吉林师范大学硕士,长春外国语实验学校初中地理教师。地理学专业基础扎实,教育理论丰富,曾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中小学教材教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教学科研能力与管理能力强。在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注重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使教学有情有趣,为培养好新时代青年学子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砥砺前行。
教学设计
授课题目:《印度》
《印度》是七年级下册世界地理分区内容,是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中特别选择的一个与我国有着许多共同点的国家。印度与我国同为发展中国家,国情与我国既相似,又相异;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因此为了让学生对印度有深入的认识,本节课按照认识国家标准,选择有特色的几方面刻画印度。认识国家标准的第一条规定学生学会“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为例落实后续地理事象,教材首先给出了印度的位置,包括在世界的位置、与我国的方位关系、周边邻国,以及空间范围。第二部分是地形,阅读印度地形图分析印度主要的地形区及地势特点。第三部分是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教材正文只介绍了印度季风气候的特点、主要粮食作物及生产的不稳定性,将因地制宜发展粮食生产设计为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设计为两步,依次让学生指出印度水稻、小麦分布区的主要地形和年降水量差异,引导学生思考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地讨论、深入地思考,让经典的课教出新意,学出新意。
具体到教学设计,本节课从旅游地理导入课题,通过欣赏印度图片,开启印度之旅。讲授新课第一部分地理位置时,教师首先展示世界地图,学生指出印度位于亚洲六个地区分区中的南亚。教师绘制印度板图,学生分析印度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讲授第二部分时教师以玄奘西行的故事导入到印度地形的学习。教师绘制印度地形图,学生说出印度的主要地形区和地势特点,指出印度的主要河流。讲授第三部分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时,教师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从长春出发到印度旅游需要准备什么衣物?与生活实际联系,引入气候。学生读亚洲气候类型图,说出印度主要的气候类型,通过分析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总结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教师绘制南亚1月、7月盛行风向图,引导学生分析东北季风与西南季风的区别,了解西南季风的不稳定对印度水旱灾害的影响。在讲述粮食生产时,学生交流印度美食,观看印度美食图片,说出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对照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印度地形图,小组合作探究印度水稻、小麦分布区与地形、降水的对应关系。本节课尾声部分,通过板图总结印度之旅,展示印度具有特色的人文环境图片,为下节课的内容做铺垫,落实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听评课研讨会
研讨交流
课后,王君茹老师分享了自己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和教学反思,校领导及学科老师对王君茹老师的授课给予了中肯的评价。高一年级徐平芝老师评价王老师的课堂逻辑严密、教学环节流畅,同时针对初中地理教材的教育教学给出了建设性意见。蔡青香老师评价王老师的课堂用语规范、准确,知识体系完整,内容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沈红涛老师评价王老师教学设计合理,思路清晰,讲练结合。陈洪娇老师评价王老师的课件字、图清晰,板书板图工整、美观,语言清晰流畅,课件与学案结合一致。地理教研室孙磊主任认为王老师的教态自然,师生互动和谐,语言流畅,板书工整,板图准确、美观,体现出王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务处娄爽主任称赞王老师授课内容充实,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师生互动良好,板画亮点突出,同时也提出了对新教师的发展要求。此外,与会老师们以新教师的成长为切入点,展开了学科讨论,大家集思广益,在热烈的讨论中结束了本次教研活动。
地理学科是长春外国语实验学校的优势学科,学科团队教研能力强,王老师作为一名新入职教师,短短时间里能有如此优异的表现,充分体现了地理组教师群策群力,互帮互助,携手并进的团队精神,相信地理学科在孙磊主任的带领下定会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