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我省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十分严峻,多地实施封闭式管理,学校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号召,做到居家网课不停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受到疫情影响产生担忧、焦虑、紧张等情绪?我们又应该如何进行正确的情绪管理,适应当下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呢?为此,学校与您共筑心理健康安全网络,献上一份特殊的心理健康干预指南。
一、科学认识疫情
我们身处信息发达的互联网时代,能够多渠道接收信息,但同时也会接收到许多负面的虚假新闻,从而造成恐慌或加重压力。因此,我们要了解科学的疫情防控知识,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树立众志成城共抗疫情的决心,配合学校及相关部门防疫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
二、理解和接纳负面情绪
在疫情压力下,可能会出现烦躁、焦虑、恐慌等各种不良情绪,这是人面对应激事件的正常心理反应,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体现,越是压抑和否认,就越容易被情绪支配。面对负面情绪,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也无需否定自己的感受,积极理解和接纳每一种情绪,学会科学的处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三、走出思维怪圈
我们可能会因为疫情陷入思维怪圈,产生情绪困扰,比如:绝对化的要求、以偏概全的评价、糟糕至极的结果。对此,我们可以尝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想法,试着与自己开展积极对话,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让我们的认知更灵活、更实际、更积极。
学生篇
1.尽可能维持原有的作息时间,保持原有的生活节奏,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轨迹,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充足睡眠;
2.构建良好的沟通环境,与家人、朋友建立联系,形成稳定的心理支持系统;
3.正确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寻找发泄出口,以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加以自我暗示与引导;
4.陷入思维泥潭,难以自我调节时要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以正面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5.把自己的感受向家人和朋友倾诉,还可以进行适合的居家体育运动,释放自己的压力和不良情绪。
家长篇
1.父母的情绪越稳定,孩子受到的负面影响就越小,孩子才能建立起安全感。家长需要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温馨的家庭环境。
2.家长可以开展一些亲子活动,与孩子加强沟通,同时对孩子多一些鼓励与关爱,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状态的形成。
3.除了照顾孩子和家人,也要多多关照自己,对自己多些觉察,接纳自己的情绪,寻找可以放松、减压的方式,让心情安定下来。
4.将对孩子课业焦虑的情绪转移到能让自己身心舒适的活动中去,做一些能让自己感觉心情舒适的事情,如听音乐、与家人聊天等。
教师篇
1.学习疾病防控知识,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过度焦虑,同时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科普工作;
2.居家工作时,思维高速运转,一定要学会适当的放松,给自己大脑减压,从而达到心理放松的目的。
3.教学模式的转换,难免会出现烦躁、焦虑等情况,这时,试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转移注意力十分必要。
4.建立积极正向的思维模式,看到压力背后的积极意义,适度的压力对人的健康是有利的,可以提高人的适应能力。
5.教师需要接纳自己的有限性,尽己所能,不过度为难自己。遇到困难积极寻求家人、朋友和学校等多方的支持与帮助。
心情舒适小妙招
1.肌肉放松法
先把自己的肌肉绷紧,持续一段时间,再让自己全身都绷紧,坚持十秒钟后,再突然的全身放松。通过那一刻的放松,达到自己心情的放松。
2.音乐放松法
找一段自己喜欢的音乐倾听,动人的音乐可以让人肌肉放松,达到心情宁静和轻松愉快的效果。
3.平缓呼吸法。
用鼻腔深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慢慢默数5秒,缓缓呼气,确定已完全呼出气体后再正常呼吸两次。
4.蝴蝶拍
“蝴蝶拍”是一种放松身心的训练方法,其用途广泛,不仅可以在孤单时让自己感受关爱,在焦虑不安时让自己平静下来,安抚我们的情绪,在面对不得不承受的压力时减轻压力对自己的影响,更可以用于对自身资源进行提取和深化,提升我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蝴蝶拍”的动作虽然简单,但也有同学可能在初次练习时会较难找到感觉。这里有几个小诀窍分享给大家,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蝴蝶拍”。
【1】寻找一处安静的地方进行“蝴蝶拍”。
【2】在“蝴蝶拍”的过程中,我们只需顺其自然地感受自己。当情绪处于消极状态时,请告诉自己“我现在只关注积极的体验,消极的体验以后再来处理,现在我是安全的”。如果消极体验被赶走了,或情绪逐渐稳定后,可以继续“蝴蝶拍”的动作,并回忆愉快的体验,为自己增强积极的感受。如果消极体验未被赶走,则停止做“蝴蝶拍”,可以起身关注周围环境的具体物品,比如房间摆放了哪些物品、分别是什么颜色等,体验脚踏实地的感觉,让自己回到此时此地,做深慢的呼吸,体验当下的安全。
同学们都学会了“蝴蝶拍”了吗?感觉如何呢?在下方评论出你做“蝴蝶拍”的感受或者做的过程中感到困惑的地方吧!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