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疫情袭来,各校按照市里统一部署,教学和防疫工作转为线上进行。为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教学、防疫等工作扎实推进,4月19日,长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责任督学侯辉、李树峰、李春花等同志对长春外国语学校就相关工作予以线上督导,并提出高站位指导意见。
(一)授课教师:刘泽言,东北师大研究生,2009年入职,市教学新秀,第八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二等奖,吉林省高中理化生实验教学基本功与创新竞赛活动实验教学基本功一等奖,全国Brain Bee脑神经科学大赛(全英教材)中担任指导教师,参与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中生物教学中基于“健康生活”核心素养的教育模式研究》。
授课题目:《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
授课内容:本节为新课教学,采用情景导入兼热点导入,将疫情期间大家的经历剪辑成短片,激发共鸣和爱国情怀。引用张文宏对单克隆抗体的介绍,激发国家荣誉感和报国决心。整节以单克隆抗体为主线,围绕单抗制备主题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融入其中,成为制备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设置进阶式的问题串,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势,解决问题又生成新的问题,自主建构单抗制备模型,训练科学思维,同时设置开放式探究,激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鼓励学生关心并参与社会和伦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科钻研的热情;链接社会环节对比抗原试剂盒与核酸检测,认同医务人员的辛苦,增强同理心,激发对生活中各种检测原理的深层探究欲望,强化社会责任。最后布置分层次作业,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三位督学不但认真听课,而且给出极为专业的评课意见。他们认为,教师的专业功底雄厚,教学语言精炼、准确、逻辑性强,是非常成功的一节课。引课环节结合当前疫情引发学生兴趣,新课讲授的问题通过探究活动等多种形式,把学生带到研究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中,建构新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猜想、探究,激发推动学生,实现对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单克隆抗体的理解和掌握。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师突破了线上教学师生互动的难题。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问题设计层层递进,思考性强,逻辑性强,一直带动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中。学习效果非常好,是线上教学的典范。本节课从演课、新课讲授、师生互动、课后分层作业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科学的探究、社会责任的培养等课改要求。
(二)授课教师:周小琳,2020年东北师大硕士研究生毕业,其校内公开课《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好评。她在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秉承对既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为教育好新时代青年学子而砥砺前行。
授课题目:《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授课内容:本节课为一轮复习课,在前期充分调研学生学情、汇总近年来高考考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本课要围绕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发生的“变”展开阐述,主要讲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政治之变和经济之变。通过春秋战国时期“变”的学习,学生不仅更好地理顺和理解了春秋战国的发展脉络,而且更加清晰地理解了先秦时期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之处。本节课不仅是知识点的复习,同时也是学生情感升华的过程,通过华夏认同、纷争中酝酿的统一要素的探究,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源流。此外,本节课注重学生唯物史观素养的提升,分析春秋战国变化以及变化原因,同时强化史料分析与实证的能力。以“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研究,深度思考的史学思维。
全程听课后,几位督学不顾辛劳,提出了中肯、专业的评课意见:本节课,教师熟悉教学平台功能与用法,学生也具有满足学习需求的工具,并熟练使用,反咉学校对技术手段的使用很成熟,线上教学给予了充分的培训和准备。本节课授课教师能够依据线上教学特点、学生认知水平制定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能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符合线上教学实际。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分析、梳理、解决问题,通过知识拓展训练,深化要点的掌握,使学生建立起了系统化知识体系。教师重视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用史料佐证演变原因,使学科核心素养得到落实。本节课能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讲练结合,师生有效互动交流;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结构严谨;重视学法指导与激励;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有机整合。
二、听取教学、防疫工作汇报 检查相关工作记录
三位督学不但参与,指导课堂教学,还认真听取了学校关于教学、防疫工作汇报,查看了相关工作的痕迹管理记录,并根据规范要求和丰富经验提出一校一策的指导性意见,切实发挥了引领督导作用,产生了促进提升的效果。
(一)教学工作
开学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再次打乱了生活的节奏,改变了教育的节拍。在“停课不停学”的总体思想指导下,长春外国语学校全面开展了线上教学。学校采取教育教学双驱动模式,一方面加强教学组织与管理,另一方面也做好教育研究工作,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突出体现“五育并举”思想,师生相聚“云端”,共克时艰。
学校统筹谋划,高位引领,调整教学计划,做好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强化备课和教研环节,加强五育并举,拓展课程。要求教师短时间内做到线上教学技术娴熟,研究教法,争取课堂高效。开展阶段检测,精准诊断,同时严格管理,提升质量。关注毕业班和特殊群体,稳扎稳打的同时精准帮扶。利用特殊时期优势大力开展家校共育,加强心理疏导。进行复课评估,随时为转为线下教学做好衔接。
(二)抗疫工作
自疫情以来,疫情防控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一直严格落实每日数据采集和日报告要求,精准掌握每位师生员工每天的行动轨迹和健康状况,确保师生健康,创建长外平安校园。
开学初向全校师生及家长下发了《春季传染病卫生知识宣传(一)》,家校联动,共同守护学生健康,进行防疫实操培训和演练。全校教职员工多次集中学习、培训《校园疫情防控知识》、《新冠疫情防控下学校消毒与防护》、相关视频10个。追踪疫苗接种,师生基本完成了应接尽接,学生接种率97.68%;教职员工接种率98:7%。3月8日组织全校师生进行第一轮核酸检测,初中学生606人,高中学生1153人,教职员工244人。严格执行居家令,每日居家监测的“体温监测表”、个人行程记录表要求每日认真监测,详填,有问题及时上报。截止报告期,已开展30多轮核酸检测及其相关的数据链统计和跟踪,坚决做到不漏一人一次。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面临疫情严峻的形势,长春外国语学校坚信,在督导组的引领下,一定能做到深耕教育教学新模式,严把防疫抗疫各关节,用扎实的脚步迎来最美的春天。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