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理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保证生物学科线上教学的质量,实现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疫情线上教学期间,生物教研室钻研教材教法,以生为本,根植课堂,大力开展教研活动,组内教师群策群力,实现教学最优化,让初中的线上课堂更生动、更有效。
教学设计 多维思考
4月12日,张俊玉老师执教了一节初中生物线上教学研讨课。
张俊玉老师通过复习导入的方式引出新课,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在新课讲授环节,张老师主要围绕排泄和尿的形成两个重要内容展开,通过介绍排泄的概念和途径,让学生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建立联系。
通过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自然过渡到肾脏的结构。在介绍肾脏结构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从肾脏的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的习惯,让学生学会不同的观察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血液、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中的组成成分进行数据比较和分析,概括尿液形成的两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资料分析能力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并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为了加深学生对肾单位重要结构的理解,教师通过呈现模式图和视频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尿液的形成过程。
课前布置作业,课上让学生使用气球制作肾单位模型展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最后,设置思考题作为课后作业,减量增效,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思考。
研讨交流 赋能增效
研讨课结束后,张俊玉老师对教学设计和课堂呈现效果进行说课和反思。
本着适合学生、有益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环节清晰,层次分明;教学过程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手段丰富,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展示、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突破重难点,充分突出线上教学的特点;师生互动多样,采用问答、齐答、互动批注、模型展示等多样的学生活动使得课堂氛围良好。
教师的基本素养和个人魅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体现,张俊玉老师教学功底深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由表及里、有辨有析、从形象到具体、从客观到微观、由静到动、娓娓道来、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驾轻就熟的授课风格受到组内教师的一致好评。
教务处娄爽主任和杨忠善副校长对张俊玉老师的线上授课效果给予高度认可,思路清晰,师生互动充分。在线上授课过程中,张老师坚持以手写板书的形式向学生传递教学温度。教师资料准备充足,备课充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强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提供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最后,教研室主任姜雪老师对生物组现阶段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提出线上教学的优势在于破除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鼓励青年教师利用网络空间听课、说课、评课、研讨,希望组内的青年教师可以在老教师的帮助和领导们的指导下快速成长。
学习和研究无处不在,我们群策群力,互通有无,共同努力,攻克时艰!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