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保障学生线上学习质量,长春外国语学校聚焦提质增效目标,在教学各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着力克服教学困难,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为学生身心发展保驾护航。地理教研室借助线上教学的特有优势,积极开展线上研讨,探索“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提质增效的路径和策略,精心重组教材,活用技术手段,保证教学质量。
4月14日,陈洪娇老师执教了一节初中地理线上教学研讨课。
按初中地理知识内在逻辑,梳理七年级下册知识体系,确定将五大地理区域重组为一个大单元,通过三大模块进行单元复习。第一模块为位置和范围,第二模块为地理环境特征,第三模块为探究区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学以致用。本节为第三模块的线上教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通过图文资料,发现区域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能简单分析区域问题出现的原因,并能积极思考解决措施;能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以贴近生活的短视频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引出本课创设情境埋下伏笔。教学过程有四个学生活动,三个学习任务以及多次线上互动。活动一:分析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出境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学生用公屏互动标记书写自己的答案,多名学生可以同时进行屏幕书写,参与互动,充分扩大了学生的参与度。活动二:我为家乡代言,学生化身小导游,为我们的家乡吉林省写导游词,分组分享。活动三:通过资料呈现东南亚“方便面与红猩猩的故事”,学生分析发展油棕种植与保护红猩猩的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从而引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任务驱动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等要素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发现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任务一:分析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任务二: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任务三:探究区域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生评价:课堂检测,问卷星作答,学生可以手机扫码答题,也可点击腾讯会议里的链接答题,教师随时可查看学生做答情况,便于全体学生参与课堂评价。课后作业布置遵循“双减”政策要求,分层次布置作业,分为基础达标题、能力提升题和选做题。
课后,校领导和地理教研室各位教师针对这节课进行了深入而富有实效地研讨。大家充分肯定了陈洪娇老师的教学设计。在精研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打破了教材章节界限,整合相关知识,深挖知识背后的联系。利用生活情境材料,“盘活”所学知识,用地理学知识进行分析、阐述和评价,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渗透了学科思想,体现了学科育人价值。同时通过活动题,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老师们一致认为这样的思路设计有利于初高中衔接,学生基础扎实,进入高年级学习会更轻松。
教务处娄爽主任认为陈洪娇老师的这节课是信息技术和学科融合非常好的一堂示范课,充分凸显网络授课的优势,屏幕批注、答题统计、展示笔记等技术手段运用灵活自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网课效率。
杨忠善副校长也对本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杨校长认为陈洪娇老师的课用视频导入,非常自然;讲练结合,归纳解题思路和方法,踏实有效;能分层次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多种方式互动,高效有质。同时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宝贵的意见。
游“地”悟“理”展云端,提质增效待花开。长外地理人将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独有的优势,关注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教学细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立足课堂主阵地,面向新时代,一起向未来!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