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英语-程静
程静,女,教育硕士,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春市骨干教师,北京外国语大学青少年模拟联合国大会最佳指导教师,中学生创新英语综合测评特级辅导教师,中国日报社“21世纪”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吉林省亚军指导教师,多次荣获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测评、全国中学生英语翻译大赛、全国中学生英语作文大赛国家级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曾赴美国康涅狄格州立孔子学院担任汉语教师两年,曾荣获长春市教育局先进个人称号,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实验教师,先进个人称号,全国和谐德育课题一等奖,长春市高中教学联盟英语学科研究课一等奖,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结题,完成吉林省“省培计划”特色学科建设培训,多次承担校内示范公开课,多篇论文公开发表于知网和国家级刊物。程静老师一直信奉“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老师的课堂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因此,她愿执着地“众里寻他千百度”。
授课题目:新高考读后续写
授课班级:高三·2班
领导点评:本节课通过阅读获取信息,抓住故事的叙事线索,依据原文的写作思路,运用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思维能力,适当发挥想象,组织语言,续写文章,并升华主旨。程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已知和未知需求,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揉进课堂,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即构建合理故事情节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边阅读边思考,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启发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让他们把短暂的学习过程变成对生活、对人生、对世界学而后思的过程,切实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思政-李立
李立,长春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教师。吉林省骨干教师,吉林省学科中心组成员,长春市兼职教研员、网络兼职教研员,参与四次长春市中考命题,二〇二一年中考命题组长。曾荣获吉林省首届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精彩一课”一等奖、长春市首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十佳教师”奖等荣誉称号,做过多场省市级教师教学培训、教学观摩课;先后主持过省教科“十三五”课题和省教育学院“十四五”课题,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十余篇、核心论文两篇。授课题目:促进民族团结授课班级:初三·2班
领导点评:李立老师做了一节题为《促进民族团结》的骨干教师示范课。她严格遵循新课程标准,以讲故事的方式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自然的融入其中,时刻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很好的体现了政治学科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层层设问、循序善诱,培养学生的家国责任意识和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将维护民族团结、爱国情怀根植在学生的内心中,使民族团结、爱国主义不再是空谈,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李老师注重学科间的整合,用地理、历史和语文相关知识来支撑民族团结,通过讲长外故事,家乡故事,民族故事来培养学生的四个自信。整节课教学知识内容逻辑清晰、知识点环环相扣,师生互动与教学过程相得益彰,展示了她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优秀的个人素质。
初中英语-田静
田静,吉林省级骨干教师,长春市级骨干教师,长春市中考命题教师,东北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兼职指导教师,世界青少年模拟联合国大会最佳模拟联合国指导教师,长春市朝阳区高位均衡协作体师徒结对优秀导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孔子学院对外优秀汉语教师。校内担当学科备课组长。授课题目: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Section B 1a-1e授课班级:初三·2班
领导点评:田静老师做了一节题为《Go for it(Grade9)》的骨干教师示范课。本节课是基于大单元理念进行的教学设计,以“任务”为中心,利用核心素养和学科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依托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学习内容进行开发和重组,所涉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田老师加大了听说课的授课力度,听力部分设计了听前预测、听中捕捉信息和听后复述三个环节,来落实目标语言,关注对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听后以教师的启发、点拨与质疑为激活方式,学生通过两人对话、小组讨论等合作学习方式来呈现。在这一环节主要是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见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能够辩证在看待规则和矛盾,学会用良好的沟通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其思维品质,田老师教态亲切,思路清晰,营造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参与度高,学习效果好。
初中数学-杨桂梅
杨桂梅,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从事数学教育工作19年,在教学上力求严谨,钻研教材,紧跟课程标准,积极与同行研讨教学心得,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曾获得东北三省四市优秀课讲课、说课、教学设计、论文、课件评比一等奖;曾获校优秀课等奖项。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中,以育人先育心为宗旨,五育并举,使班级有了更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班级风貌,所带班级先后被评为优秀班级,并在各项活动中多次获奖。授课题目: 第三章3.4.2 合并同类项授课班级: 初一八班
领导点评:本节课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逻辑性强。杨老师通过小视频创设生活情境,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通过对简单的、熟悉的数量运算,进一步强化什么是同类项、为什么要合并同类项、怎样合并同类项和如何利用合并同类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授课过程中,杨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去观察、归纳、总结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步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观察总结的能力。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杨老师书写规范,教态大方,准备充分,师生互动较好。
高中历史-蒋勇
蒋勇,中共党员,东北师范大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2016年起执教于长春外国语学校,担任高中历史教师以及班主任工作。任教6年以来、两届毕业生中共有8名同学获保送生资格,保送至国内重点大学,数名学生高考超重本线。2019年10月被长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评为主题教研活动一等奖;2019年12月长春市总工会授予长春市职工技术带头人;2019年12月长春市总工会授予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4月荣获长春市高中历史学科课例评比一等奖;2020年4月长春市普通高中线上教学案例评选活动中荣获教学设计一等奖;2020年8月,长春市第八季名师云课被评为名师云课一等奖;2020年10月,荣获东北三省四市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例一等奖;2021年6月被聘为长春市普通高中历史学科名师云课工作室委员会学术委员;2021年7月长春市第八季名师云课被评为名师云课一等奖;2021年获长春市普通高中“十佳教师”荣誉称号。2021年9月被聘为东北师范大学兼职指导教师。授课题目: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技巧点拨——“特点(征)”类题型方法解析授课班级:高三·3班
领导点评: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对高三学生的复习备考提供了有效指导。蒋老师先从历年全国卷材料解析题设问入手进行考情分析,让学生对历年来高考材料解析题的题型有所了解。然后进行特点(征)类试题理论阐述,分别从题型分析、信息转化、角度找寻三个方面展开,学生逐渐由学会事物的概括、有规范的语言习惯,再到依据相关角度分析材料内容找到关键信息并提炼出答案,让学生对特点(征)类试题有一个更深入了解。通过本节课内容学习,学生们基本掌握了特点(征)类答题技巧,提高了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蒋老师语言流畅,注意引导学生解答过程,学生参与度高,学习效果好。
初中物理-李伟奇
李伟奇,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吉林省初中物理中心教研组成员,吉林省“教学新秀”,长春市骨干教师,长春市“十佳”教师,长春市物理学科教研先进个人,长春市初中物理兼职教研员,长春市中考物理命题人才库成员,长春市初中物理名师工作室成员,长春市名师云课初中物理工作室成员。曾获得东北三省四市青年教师微型课大赛一等奖、吉林省优课、吉林省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学科教学设计一等奖、长春市初中物理命题大赛一等奖等荣誉。多次参与长春市物理模拟试题、长春市质量监测物理试题和长春市中考物理试题的命制,成为长春市中考物理命题组的一员。在教育教学中,李伟奇老师注重因材施教,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提高。他始终坚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才能逐步实现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过度,教育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授课题目:生活中的透镜授课班级:初二4班
领导点评:李老师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将本节的教学内容与前后知识相联系,以“问题”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主题和目标任务的教学设计。李老师通过电影中照相的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照相机成什么像、怎样调节照相机让像变大和变小、投影仪成什么像、怎样放置投影片使像看起来是正立的等层层递进的问题,把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李老师自制多种教具,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技术使用娴熟,为我们呈现了一节高质量的骨干教师示范课。
高中语文-刘明娜
刘明娜,生于1984年2月,中学一级教师。2009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硕士。市级骨干教师,张玉新老师名师工作室成员。中级教育规划师,高中班主任及高中一线语文教学工作12年。论文《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接受美学的应用研究》发表在《山西青年》2017年3月第05期。2017年,论文《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在第十届“文心雕龙杯”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学艺术大赛中荣获教师组二等奖。2017年,论文《中华传统文化必须走入高中语文课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的评审中,荣获教研论文类一等奖。2018—2019年,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作文大赛并获奖。2018—2019学年度,长春外国语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荣获“五四优秀青年”的光荣称号。2019—2022年,有四项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重点规划课题结题。2020年度教育学会工作中成绩突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2020年,在吉林省高中“省级教研共同体”网络教研活动中,《杜甫诗三首》现场课,获得“优秀观摩课”的荣誉称号。2020年,教育厅教师业绩考核等级优秀。2022届高三质量监测(三) 线上学科质量分析报告,语文学科一等奖。教育理念:天上有多少星,地上就有多少人。树冠上有多少叶,树蔸下就会有多少根。每片叶和每条根都在做份内的事情。做教育在于用生命记录成长,实现师生的精神成人。幸不辱命,一路深情…授课题目:《赤壁赋》授课班级: 高一八班
领导点评:刘老师课前给学生们下发了前置学习任务单,让大家提出关于《赤壁赋》的各种疑问,并根据同学们提出的疑问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课前“质疑”为起点,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解读《赤壁赋》中的“主客问答”部分,体现苏子冲破人生局限的哲学智慧。同时兼顾文学写作,课的最后布置比较阅读的作业,使本节课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课上刘老师针对同学们对书下注释提出的质疑进行小组讨论和判断,大胆的让同学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了学生们的探讨精神,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开放的课堂。“问题链条”的设置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导学生有逻辑的输出和思考。刘老师教学思路清晰,语言流畅,重点突出,准备充分,体现了教师良好的个人素养。
初中语文-马丹丹
马丹丹,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2011-2014年先后在成都、承德等地重点学校工作。2015年在新疆阿勒泰地区支教,2018年回到长春外国语学校担任初中语文教师。语文教学经验丰富。多次获得荣誉奖项。2018年获“优秀援疆人才”称号。2019年获吉林省事业单位脱贫攻坚突出贡献奖。2019年在长春外国语学校第三届“杏坛奖”学科研讨课中获得“优秀教师”称号。2020年在长春市第三届初中“十佳”教师评选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全国青少年文学活动中,多次荣获辅导教师一等奖。她一直把敬业、爱业、精业作为自己教师生涯的职业追求。教育教学兢兢业业,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并撰写教学论文,多次参与各项科研课题研究。教学格言:教无定法,思辨为先,总结和反思,努力成为一名有理想、有激情、会钻研的专家型教师。授课题目:《白杨礼赞》授课班级:八年·2班
领导点评:本节课秉承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以“象征”为主题,对七年级下、八年级上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开发,设计教学活动,开展课堂教学,进行学习评价。课上马老师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以问题为导向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让学生们掌握什么是象征手法,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理解和感受。利用之前所学的运用象征手法写作的文章。让学生们掌握象征手法写作的技巧,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课堂设计了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环节,进行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让学生掌握象征手法的写作技巧并学以致用。课堂上马老师注重指导学生记笔记,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学生参与度高,学习效果好。
高中化学-高凯
高凯,男,东北师范大学本科、研究生毕业,中学一级教师,长春市骨干教师,吉林省高中化学徐洁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承担省级公开课3次、校级公开课多次、送课下乡1次、著作一部(副主编)、主持吉林省教育学会课题一项、参与课题多项、发表文章多篇,获吉林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授课题目:第二章 第三节 物质的量 第二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授课班级:高一·12班
领导点评:高老师运用“大概念”教学,思考本课在整个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以物质的量为中心初步构建转化关系模型,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最终构建完整的物质的量相关概念转换模型,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课程中,高老师将物质的宏观体积与微观因素相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影响不同状态物质的体积的因素可能存在差异,这样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物质宏观体积大小的影响因素,找到了学习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方式。同时利用图表总结不同形态的物质体积的差异,通过推理归纳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培养了学生读表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在课程中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气体体积规律的定量关系,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而且,高老师借助化学物质的规律探寻让学生在科学课程中体悟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共性与个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实现了课程思政,落实了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中俄语-迟超
迟超,中学一级教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教龄11年。曾获全国高校俄语大赛三等奖,并受国家公派赴俄罗斯留学。现任长春外国语学校俄语学科高中备课组组长,长春市中考命题人才库成员。曾获得中国东北地区中学俄语教学重要贡献奖、全国中学外语优质课展评一等奖、首届“励耘杯”全国中学俄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最佳教案奖和最佳课件奖、第四届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学生俄语竞赛优秀指导教师、首届全国中学生俄语风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授课题目:《Спорт》(运动)授课班级:高二年级高起点俄语班
领导点评:迟老师从俄语学科核心素养出发,通过分解和细化高中学段的三个主题,打破教材中的小单元界限,重新梳理大单元视角下的教学目标,并依此有机整合教学素材。课上迟老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为学生设置丰富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迟老师以学案为脉,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通过设置阶梯式的任务,培养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和逻辑性,帮助学生养成及时记录、定期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此外,迟老师通过巧妙的课堂提问,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中俄语言与文化的差异。最后,迟老师为各小组发放了精心准备的中国象棋和毽球,鼓励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积极从事体育运动,锻炼健康的体魄,增强学生智育德育体育全面发展的发展意识。
高中数学-马竞
马竞,女,中共党员,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理学硕士学位。2007年工作至今,一直从事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市级骨干教师,郭为利名师工作室成员,曾在国家级及省级多本期刊上发表文章,并参与多项课题研究,获得多项荣誉。2008年在吉林省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09年在省级一级期刊《吉林教育》上发表文章;2010年在东北地区高中数学“十佳优秀课”评比活动中,所授课程被评为优秀课,并荣获一等奖。同年,在第六界全国中青年教师基础教育教学设计大赛活动中荣获二等奖;2013年在知网收录国家级期刊《高中数理化》中发表文章;2015年在知网收录省级期刊《高考》杂志上发表文章;2017年在《教研周刊》发表文章,并参与课题“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研究”;2018年在《神州》杂志发表文章;2019年参与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学习应用研究》和《高中生课业负担现状分析下半年及新高考政策下的应对策略》两个课题;2020年在知网收录《科学咨询》杂志发表文章,同年立项国家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课题《高中数学教学中创客教育的探究与实践研究》;2022年在《教师论坛》上发表文章。授课题目:《4.2.1指数函数的概念》授课班级:高一·4班
领导点评:本节课设计新颖,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马老师从实际问题中引导学生抽象出数量关系,并用一定的数学式子表达数量关系,在分析数学式子特征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得到指数函数的定义,抽象概括出函数模型,并利用指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在授课过程中,马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课下学生分组预习,课上学生成果展示,计时讨论,答题竞赛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观察总结的能力,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良好。马老师本节课,很好的突出了学科内容的本质,体现了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核心素养,并注重数学知识的背景和应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体现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为数学学科实践新课程理念做出表率。
高中地理-郝艳红
郝艳红,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和公共事业管理(教育)专业、教育硕士。长春市骨干教师、东北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现任高中2021级03班班主任、年级核心组成员和年级党支部组织委员。地球小博士全国优秀指导教师、课程标准案例式导读与学习内容要点丛书——《课程标准案例式导读与学习内容要点》副主编、获得国家学术期刊《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编辑部举办的“2019全国中学地理教研成果评比”活动论文二等奖,2021年吉林省教育厅省直机关省优秀共产党员。授课题目:《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授课班级:高二3班
领导点评:郝老师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通过层层设计,采取系列案例——江南丘陵、西北地区、坡地、CO2含量变化、坡面土壤厚度、藏羚羊数量等,通过问题驱动,递进式地完成了环境要素及各要素间的关系、自然环境的新功能三部分的授课。郝老师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始终贯穿整节课,在掌握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予以实际应用。选择典型区域解释区域内各要素如何相互联系与影响,形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通过系列活动非常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这部分知识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它为认识人类活动合理性,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郝老师这堂课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
高中生物-黄钰
黄钰,中共党员,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长春市骨干教师、吉林省骨干教师、吉林省教育厅直属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长春市生物教师名师工作室成员。曾获得吉林省生物学科实验教学基本功展示一等奖、长春市普通高中生物学科原创试题大赛一等奖等省市级教学比赛奖励多项,主持及参与省级课题研究多项、撰写发表省市级教学论文多篇并获奖。教学中关注教研教法、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关注每一位学生身心的成长,其教学和管理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可。授课题目:《2023年高考生物主观题答题技巧》授课班级:高三8班
领导点评:黄钰老师根据期中考试学生们在主观题答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设计了这样一节课,力图通过宏观感知把握试题全貌、对位考点;微观解构将类型要点和语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破解主观题得分率低的问题。本课答题技巧提炼精准简洁,对答题策略的概括有利于学生的记忆;课程中师生相互释疑,既有质疑、批判,也有归纳总结、思考内化、表达交流,巧妙的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学设计中黄老师按同一套试卷时间轴、同一年份地域轴对比高考题的变化,让答题人有意识了解出题角度、评卷人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实现“有备而答”。课堂上,师生互动亲切自然真实,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充分体现。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本次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既为骨干教师的进一步成长提供了锻炼的平台,又为青年教师创造了观摩学习、交流研讨的机会,推动了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独行速,众行远,骨干教师引领仿若一场秋风,拂过河面,泛起层层波澜,教师们精心思索、学习,钻研、沉淀。相信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长外教育之花定会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