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一百年来,在伟大建党精神激励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先锋力量。
为迎接建党102周年,伴着端午佳节的粽香余韵,6月25日下午,长春外国语学校全体学生党校成员,齐聚“青年党校”,聆听吉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执行主任王佳慧副教授带来的“从端午节到建党节—— 关于青年学生‘爱国爱党’的节日谈”主题报告,同学们以史为鉴,认真学习、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汇聚磅礴力量,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王昊校长、娄爽副校长、姜海军主任莅临,校团委王雷书记主持。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一百年来,在伟大建党精神激励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先锋力量。
为迎接建党102周年,伴着端午佳节的粽香余韵,6月25日下午,长春外国语学校全体学生党校成员,齐聚“青年党校”,聆听吉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执行主任王佳慧副教授带来的“从端午节到建党节—— 关于青年学生‘爱国爱党’的节日谈”主题报告,同学们以史为鉴,认真学习、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汇聚磅礴力量,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王昊校长、娄爽副校长、姜海军主任莅临,校团委王雷书记主持。
一、端午节里谈爱国
“先有端午还是先有屈原?”王教授首先就端午节的由来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讨论:端午节作为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纪念日,承载着历史记忆和精神内涵,凝结着始终不变的爱国情怀,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以各种方式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传承“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其犹未悔”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底蕴以及炽热的爱国情怀。
王教授在本次讲座中提到:爱国,要热爱中华文化;爱国,要担起中国责任;爱国,要传承中华文化。
爱国从来都不是空洞的说教,乏味的宣传,枯燥的训导,她就像空气一样,须臾不可缺,像水一样,片刻不能少。“中国为什么叫中国、华夏、九州?”“为什么我们叫炎黄子孙?”……同学们在一个个问题和深入的思考中体会中华文化的悠久、中华文化的伟大、中华文化的包容。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热爱中华文化,学习中华文化,是我们迈出的一小步,是广大青年学子迈出的一大步。
几千年来农耕文明,安土重迁,守护家园。我们热爱脚下这片土地,更喜欢脚踏实地。“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愚公的坚守终得回报。这不正说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实干、实践、奋斗、行动,灾难面前,我们从不退缩,也不幻想上帝,因为只有扛起民族大任、拼搏奋斗、苦练本领、增长才干,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二、建党节里谈信仰
接下来,王教授用放羊娃一代代人坚守西北放羊的例子,来启发同学们对于信仰的思考——什么是信仰?当我们选择金钱、名声、权力,那就可能成为金钱的奴隶、名声的玩偶、权力的俘虏,那就可能有钱乱花,有名乱来,有权乱用。
于是,在全场静默思索中,王教授说:“能够成为我们信仰的,通常不是因为我们被逼无奈没得选择,只好拿来作了奋斗目标,而是有各种选择,经过反复比较最后进行的判断。”
孔子一生以仁立身游说列国、毛主席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掷地有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载入史册……是信仰成为了我们,是信仰让中国走到了现在,是信仰让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中国共产党!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首《竹石》诉不尽中华文化之悠久传承,但却可以激励我们“坚定信仰,爱国爱党,携手前行,金榜题名!”
文化是民族之源,信仰是人生方向。一代代中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伟大建党精神激励下接续奋斗,走过了“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迎来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立足于广大青年的我们,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TOP